[发明专利]一种用东海乌参制造医用胶原蛋白海绵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323629.5 | 申请日: | 2013-07-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3409488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1-27 |
发明(设计)人: | 章元炳;叶再府;叶再镯;叶晨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超星海洋生物制品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2P21/06 | 分类号: | C12P21/06;C07K1/36;C07K1/30;C07K1/34;A61L15/32 |
代理公司: | 杭州九洲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1 | 代理人: | 陈继亮 |
地址: | 315731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东海 制造 医用 胶原 蛋白 海绵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海洋生物创新医药和新型海洋生物材料领域,是一种用东海乌参制造医用胶原蛋白海绵的方法。
背景技术
医用胶原蛋白海绵是一种用途广泛的常用外科手术材料,主要用于手术中的止血、防止组织间相互粘连等,术后可被组织完全降解吸收。具有诱导成纤维细胞衍生、聚集,刺激胶原生成、排列,刺激毛细血管的形成,保障肉芽组织生长需要的供血、供氧,调节不同细胞的功能,加速胶原的吸收和分泌,促进创面修复、愈合,预防术后并发症等。医用胶原蛋白海绵还可以进一步加工成为人造皮肤。
现有医用胶原蛋白海绵绝大部分是采用哺乳动物(猪、牛等)的胶原蛋白如牛跟腱等为原料制造的,用海参为原料制造医用胶原蛋白海绵至今未见文献报道,这主要是因为国内目前主要的海参品种——刺参价格昂贵。在刺参的主产地辽宁、山东每500克养殖淡干刺参的价格为6000-7000元人民币,野生淡干刺参的价格更高达每500克18000-30000元,昂贵的原料价格限制了用海参胶原蛋白制造医用胶原蛋白海绵的实现。
据研究,我国有海参约140多种。其中20多种海参可供食用,常见的食用海参有刺参、花刺参、绿刺参、玉足海参、梅花参、东海乌参(拉丁文:Acaudina leucoprocta,又名:东海海参或东海香参,学名:白肛海地瓜)、蛇目白尼参、图纹白尼参、辐肛参、白底辐肛参、棘辐肛参、黑乳参、糙海参、二色桌片参等。东海乌参体长最大可达400mm,一般为100-200mm,分布在东海海域从潮间带到水深80米的海底软泥中。
去除内脏后的东海乌参富含蛋白质,干品含蛋白质90%以上,其中胶原蛋白含量75%以上,其氨基酸组成与人体胶原蛋白的组成非常接近,是一种优质的医用胶原蛋白海绵、医药保健品、食品、高级化妆品原料。另外用东海乌参制造的医用胶原蛋白海绵比用哺乳动物胶原蛋白为原料制造的安全性更好,据文献报道仍有少数人群会对哺乳动物的胶原蛋白产生排异反应,这是因为人与其他哺乳动物具有较近的遗传亲缘关系所致。而用东海乌参为原料制造的医用胶原蛋白海绵因海参与人的遗传亲缘关系甚远,就不会使这些人群产生排异反应。
据2000年3月福建省对闽东渔场(所在海区位于福建省北部近海,其范围为26°00ˊ~27°00ˊN,125°00ˊE以西海域,面积约为16600平方海里)的底栖生物调查,闽东渔场有底栖生物72种,东海海参占41.94%,纽虫占19.94%,分歧阳遂足占7.09%,钩倍棘蛇尾占6.24%,独毛虫占2.48%。
据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2000年11月和2001年4月在121°~127°E、26°~32°N之间的东海水域所做的《东海春秋季大型底栖动物分布现状》调查,共计探查到392种大型底栖动物。在这392种底栖动物中,有21种在大陆架区分布较广,数量较大,且出现率也较高,其中包含东海海参。
日本一直都很重视东海乌参的资源利用,日本渔船采用滚钩钓的方法大量捕捞东海乌参,并在海洋渔船工船上加工成海参产品。
我国对东海乌参的利用研究始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虽然在上海、温州等地有东海乌参的产品(东海香参)出现,但是至今一直未能实现产业化。近年来,随着海参养殖热在渤海湾的兴起,产生了一个年产值100多亿的海参产业,由此引发了众多科研院校对海参(包括东海乌参)营养和药用成分的研究。据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廖玉麟、清华大学博士后流动站杜力军和上海二军大海洋药物研究所易杨华等专家研究,东海乌参具有丰富的营养成分和药用价值,其中氨基酸总量、海参皂甙和海参多糖的含量都高于黄玉海参。但是,也提出了东海乌参体表污垢层含大量的铅、镉、汞等有害重金属。东海乌参常年生活在海底淤泥中,体表会分泌一种富含氨基酸和胶原蛋白的粘液,这种粘液与海底淤泥中的有害重金属牢固的结合,形成了东海乌参的体表污垢层。这层污垢的清除非常困难,靠目前常用的常规清洗和添加氢氧化钠、过氧化氢清洗等处理的东海乌参产品很难达到国家强制性标准GB2762-2012《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污染物限量》、GB2733-2005《鲜、冻动物性水产品卫生标准》和农业部NY/T1514-2007《绿色食品海参及制品》标准的要求。从市场收集到的东海乌参产品检测结果看,有害重金属超过国家标准几十到几百倍,这也是东海乌参丰富资源未能得到有效利用和产业化的根本原因所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超星海洋生物制品有限公司,未经宁波超星海洋生物制品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32362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