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车辆高度调节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310320774.8 | 申请日: | 2013-07-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3803001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5-21 |
发明(设计)人: | 春日高宽;石川文明;千田俊也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昭和 |
主分类号: | B62K25/04 | 分类号: | B62K25/04;B60G17/08 |
代理公司: | 北京泛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98 | 代理人: | 陈波;文琦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车辆 高度 调节 设备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车辆高度调节设备。
背景技术
近年来,已经提出一种在摩托车行驶期间升高摩托车的高度而当静止时降低摩托车的高度从而使得更加易于上下摩托车的设备。
例如,根据日本已审查专利公报No.H8-22680的车辆高度调节设备响应于摩托车的速度而自动地改变车辆高度,使得当摩托车的速度已经达到设定速度时自动地升高车辆高度并且使得当摩托车的速度变得等于或者低于设定速度时自动地降低车辆高度。
发明内容
能够设想这样一种机构,其中通过使用能够改变车辆主体和前轮的相对位置的前轮侧相对位置改变单元和能够改变车辆主体和后轮的相对位置的后轮侧相对位置改变单元这两者来调节车辆高度。在这个机构的情形中,为了在行驶期间维持稳定性,理想的是不改变车辆主体的姿态,并且特别地,不改变座椅的姿态。
本发明的一个示意性的方面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在车辆高度调节的进程期间维持车辆主体的姿态的车辆高度调节设备。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一种车辆高度调节设备,包括:能够改变前轮侧相对位置的前轮侧改变单元,该前轮侧相对位置是车辆的主体和其前轮的相对位置;能够改变后轮侧相对位置的后轮侧改变单元,该后轮侧相对位置是车辆的主体和其后轮的相对位置;控制单元,该控制单元用于通过控制所述前轮侧改变单元和所述后轮侧改变单元从而改变所述前轮侧相对位置和所述后轮侧相对位置而调节所述车辆的主体的高度,其中,所述控制单元以使得所述前轮侧相对位置的改变率和所述后轮侧相对位置的改变率满足预定关系的方式来控制所述前轮侧改变单元和所述后轮侧改变单元。
这里,控制单元可以在预定条件得以建立时开始改变前轮侧相对位置和后轮侧相对位置,并且并且所述控制单元以使得在改变开始之后的规定时间段期间所述前轮侧相对位置的改变量与所述后轮侧相对位置的改变量之间的比率变成规定值的方式来控制所述前轮侧改变单元和所述后轮侧改变单元。
进而,如果在改变开始之后的规定时间段期间所述前轮侧相对位置的改变量与所述后轮侧相对位置的改变量之间的比率不是所述规定值,则所述控制单元可以控制所述前轮侧改变单元和所述后轮侧改变单元从而减小所述前轮侧相对位置和所述后轮侧相对位置中具有较高改变率的一者的改变量。
而且,当车辆的速度已经变得等于或者大于预定速度时,控制单元可以开始改变前轮侧相对位置和后轮侧相对位置。
利用以上讨论的任何配置,即使在车辆高度调节的过程期间也能够维持车辆主体的姿态。
附图简要说明
图1是示出与本实施例有关的摩托车的概略构造的图示;
图2是后悬架的截面图;
图3A和3B是图示后轮侧液体供应设备的动作的图示;
图4A和4B是图示由后轮侧液体供应设备进行的车辆高度调节的图示;
图5是示出由其来维持车辆高度的机构的图示;
图6是前叉的截面图;
图7A和7B是图示后轮侧液体供应设备的动作的图示;
图8A和8B是图示由前轮侧液体供应设备进行的车辆高度调节的图示;
图9是示出由其来维持车辆高度的机构的图示;
图10是控制设备的框图;
图11是示出前轮侧移动速度和后轮侧移动速度之间的理想关系的图示;
图12是示出与本实施例有关的开关阀控制单元的控制模式的图示;
图13是示出由开关阀控制单元执行的打开和关闭控制处理的过程的流程图;并且
图14是示出由开关阀控制单元执行的前/后调节处理的过程的流程图。
附图标记的解释
1:摩托车;
11:车体框架;
13:前叉;
14:前轮;
21:后轮;
22:后悬架;
50:控制设备;
56:车辆速度确认单元;
57:开关阀控制单元;
110:后轮侧悬架弹簧;
120:后轮侧阻尼器;
140:后轮侧相对位置改变设备;
160:后轮侧液体供应设备;
170:后轮侧开关阀;
210:前轮侧悬架弹簧;
220:前轮侧阻尼器;
240:前轮侧相对位置改变设备;
260:前轮侧液体供应设备;
270:前轮侧开关阀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昭和,未经株式会社昭和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32077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