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铆钉桩在审
申请号: | 201310318072.6 | 申请日: | 2013-07-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3912004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7-09 |
发明(设计)人: | 刘春原;刘明泉;母焕胜;赵梦璇;高岭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春原;刘明泉;母焕胜 |
主分类号: | E02D27/12 | 分类号: | E02D27/12;E02D5/30;E02D7/2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00401 天津***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铆钉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土木工程软土地基加固技术,具体为软土地基处理混凝土铆钉桩的设计和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软土地基加固处理常采用预应力混凝土薄壁管桩以下简称PTC桩。PTC桩属于刚性桩,桩端应力集中明显,容易产生较大的上刺入量,造成上部结构的不均匀沉降,影响上部结构的正常使用。为解决上述问题,通常在桩端预留钢筋,现场浇筑混凝土桩帽,这样不仅增加成本、提高施工技术难度而且会影响施工进度。对于带有桩帽的PTC桩,其桩间距为桩径的7倍至8倍,主要用于沉降的控制,但对承载力提高不多,缺少刚性桩的效益。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解决的技术问题就是提供一种铆钉桩的设计和施工方法。它使用普通混凝土管桩替代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可以有效降低成本;使用预制铆钉形混凝土桩帽代替现浇混凝土桩帽,桩身与桩帽连接快速可靠,消除预留钢筋对施工技术和施工速度造成影响。
本发明所涉及的铆钉桩间距按普通桩桩径比确定,一般为2倍至3倍桩帽直径,能同时提高软土地基的承载力并减少沉降,充分发挥刚性桩的性能。本发明所涉及的铆钉桩实施例技术经济指标比较如下:假设桩长同为12m,路基宽度50m,按距桥头30m范围计算。原设计为深层搅拌桩,桩径500mm,桩距分别为1100m、1300mm、1500mm,三角形布桩,深层搅拌桩每延米综合单价为30元。则总桩数1010根,总延米12120m,1500平方米加固费用为363600元,单位平方加固为242.4元。优化设计为铆钉桩,桩径480mm,壁厚40mm,桩距分别为2000mm、2500mm、3000mm,铆钉桩每延米综合单价约为102元。则总桩数294根,总延米3528m,1500平方米加固费用为359856元,单位平方加固为239.9元。基于以上比较可见,深层搅拌桩与铆钉桩两种加固处理方法,铆钉桩造价更低,且铆钉桩具有地基适应性强,施工质量容易控制,承载力高、总沉降量小、易于质量检测等是深层搅拌桩无法比拟的优点。本发明方法具有加工容易,施工简单,成本低廉,无污染,应用范围广等特点。铆钉桩可适用于公路建设及工业民用建筑的软土地基处理。
本发明同时提供一种适用于所述铆钉桩的施工方法。在现场施工中,相对于振入法成管桩工艺,本发明采用分节静压方式,无泥浆、无油气,无噪音, 无震动等污染,对相临建筑基础也无影响,综合成本低,特别适合在环保要求高的城建、市政或公路建设工程以及隐蔽工程中使用,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和巨大的市场价值。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所述的铆钉桩断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与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叙述:
本发明所设计的铆钉桩和施工方法包括:成桩和压桩等工艺过程。这些工艺过程与现有技术没有本质区别,同时也意味着这些现有技术是本发明的基础技术。桩身材料根据设计采用普通混凝,桩身直径根据设计要求确定,采用离心法生产。每段桩身长度不宜超过6米,壁厚不宜小于40毫米。桩帽内不设受力筋时,可采用素混凝土,桩帽内设受力筋时,按现行国家相关规范执行。桩帽直径与桩身直径之比为2∶1。桩帽形状宜与桩身形状相同,可采用圆形或方形。施工方法如下:
1按设计要求定桩位;
2用压桩机将预制的空心铆钉桩分节压至设计深度;
3将桩端部空心处土层人工开挖0.5米土,浇筑0.2米素混凝土后,放置预制混凝土桩帽;
4待混凝土强度达到期龄后,其上铺设夹筋砂砾垫层,形成复合地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春原;刘明泉;母焕胜,未经刘春原;刘明泉;母焕胜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31807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