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箱壳体铸铝件加压浸渗补漏方法和系统无效
申请号: | 201310315485.9 | 申请日: | 2013-07-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3341615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0-09 |
发明(设计)人: | 黄初皓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西铜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2D23/04 | 分类号: | B22D23/04;B22D19/06 |
代理公司: | 北京金智普华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401 | 代理人: | 皋吉甫 |
地址: | 335424 江***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壳体 铸铝件 加压 补漏 方法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箱壳体铸铝件的加压浸渗补漏方法和系统,属机械加工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箱壳体铸铝件是车辆发动机和其它机械装备上广泛应用的零部件之一,也是一种极易产生气孔、疏松和缩孔等缺陷的铸件,对一些外部显见的表面缺陷,可以采用氩弧焊修补的办法来解决,而对一些肉眼看不见的、要到水压试验时才能发现漏水的细微针状缝隙,就不能用氩弧焊来补漏,因为焊补时箱壳体铸铝件会受热变形,目前也没有一种修补铸铝件上细微针状缝隙的好方法,人们不得不将存有细微针状缝隙并在水压试验时漏水的铸铝件报废,这是造成箱壳体铸铝件废品率高的主要原因。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箱壳体铸铝件加压浸渗补漏方案,用于解决上述问题。
本发明的第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箱壳体铸铝件加压浸渗补漏方法,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将待补箱壳体铸铝件依次进行碱洗和清洗后放入浸渗补漏缸中;
步骤二、对浸渗补漏缸抽真空;
步骤三、在浸渗补漏缸中加入补漏液中,并对补漏液施压,使补漏液渗透填补待补箱壳体铸铝件的缝隙,其中,所述补漏液包括以下组分:水玻璃、三氧化二铁、三氧化二铝、氧化钙、氧化镁、氧化锌、五氧化二磷和水;
步骤四、对步骤三获得的箱壳体铸铝件进行干燥。
优选地,步骤一中碱洗温度为50-60℃。
优选地,步骤二中所述抽真空的真空度为50-55毫米汞柱。
优选地,步骤三中补漏液温度为50-60℃。
优选地,步骤三中所述对补漏液施压的压强为5-6大气压,施压时间为5-10分钟。
本发明的第二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箱壳体铸铝件加压浸渗补漏系统,所述系统包括:碱水槽1,清水槽2,贮液缸5,浸渗补漏缸7,真空泵15和空压机16,其中,浸渗补漏缸7分别与真空泵15、贮液缸5以及空压机16连接,浸渗补漏缸7顶部具有密封浸渗补漏缸7的压盖8。
优选地,浸渗补漏缸7与真空泵15之间设置有抽真空阀门10和真空筒12;浸渗补漏缸7与贮液缸5之间设置有补漏液阀门6;浸渗补漏缸7与空压机16之间设置有压缩空气进气阀门11。
优选地,所述浸渗补漏缸7外接有压缩空气放气阀14。
优选地,所述系统包括晾干支架3 和烘箱4。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修补合格率高,变废品为合格产品,使铸铝件废品率大大下降,经济效益明显。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工艺流程及工艺设备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实施本发明箱壳体铸铝件加压浸渗补漏的系统包括:碱水槽1,清水槽2,贮液缸5,浸渗补漏缸7,真空泵15和空压机16。
其中,碱水槽1用于对存有细微针状缝隙并漏水的待补箱壳体铸铝件(在后箱壳体铸铝件可简称工件)进行碱洗;清水槽2用对碱洗后的待补箱壳体铸铝件或浸渗修补后的箱壳体铸铝件进行清洗,去除碱液;贮液缸5用于储备浸渗补漏待补箱壳体铸铝件所需的补漏液。
浸渗补漏缸7分别与真空泵15、贮液缸5以及空压机16连接,浸渗补漏缸7顶部具有密封浸渗补漏缸7的压盖8。
其中,浸渗补漏缸7与真空泵15之间依次设置有抽真空阀门10和真空筒12,抽真空阀门10用于控制真空泵15对浸渗补漏缸的抽真空,真空筒12用于缓冲和平衡压差,防止真空泵15直接对浸渗补漏缸7抽真空造成内外压差太大,从而引起浸渗补漏缸7爆炸。
浸渗补漏缸7与贮液缸5之间设置有补漏液阀门6,用于根据浸渗补漏缸7与贮液缸5之间的压差控制贮液缸5向浸渗补漏缸7加入或从浸渗补漏缸7回收补漏液;浸渗补漏缸7与空压机16之间设置有压缩空气进气阀门11,用以控制空压机16向浸渗补漏缸7中的补漏液施压。同时为了调整内压,浸渗补漏缸7还可以外接压缩空气放气阀14,本实施例中该压缩空气放气阀14外接于浸渗补漏缸7与压缩空气进气阀门11的连接通道上。
此外,该系统还可以包括为了对清水槽2清洗后的待补箱壳体铸铝件或浸渗修补后箱壳体铸铝件进行晾干的支架3 ,以及对渗入该浸渗修补后箱壳体铸铝件缝隙中的补漏液干燥固化的烘箱4。系统中碱水槽1,清水槽2、支架3及烘箱4的位置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自由设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西铜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江西铜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315485.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连续式板栅滚剪分片系统
- 下一篇:水平浇铸机及其使用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