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化学气相沉积炉有效
申请号: | 201310314093.0 | 申请日: | 2013-07-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4342631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2-11 |
发明(设计)人: | 朱刘;朱巨才;于金凤;吴伟平;陈松;李钦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先导稀材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3C16/00 | 分类号: | C23C16/00;C23C16/44 |
代理公司: | 北京五洲洋和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87 | 代理人: | 张向琨;刘春成 |
地址: | 511500 广东省清***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化学 沉积 | ||
1.一种化学气相沉积炉,包括:
炉体(1);
上炉盖(2),设置在炉体(1)上部,与炉体(1)密封且可拆装式固定连接;以及
下炉盖(3),设置在炉体(1)下部,与炉体(1)密封可拆装式固定连接;
其特征在于,所述化学气相沉积炉还包括:
下炉盖升降机构(5),与下炉盖(3)固定连接,以使下炉盖(3)在脱开固定的炉体(1)后带动下炉盖(3)降落以进行下出料、以及带动出料后的下炉盖(3)上升以与炉体(1)结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化学气相沉积炉,其特征在于,
炉体(1)包括炉体壳(11)、水冷夹层(12)、保温层(13)、保温层固定壳(14);
上炉盖(2)包括上炉盖壳(22)、水冷夹层(23)、保温层(24)、保温层固定壳(25);以及
下炉盖(3)包括下炉盖壳(31)、水冷夹层(32)、保温层(33)、保温层固定壳(34)。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化学气相沉积炉,其特征在于,下炉盖(3)与炉体(1)之间的可拆装式固定连接采用液压夹具(7)实现。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化学气相沉积炉,其特征在于,
所述化学气相沉积炉还包括支撑架(4),支撑架(4)包括:
两个侧支架(41),设置于炉体(1)相反两侧,各侧支架(41)包括:一横梁(411):以及至少两个立柱(412),固定连接于该横梁(411);以及
两个连接梁(42),连接在两个侧支架(41)的横梁(411)之间;其中,两个侧支架(41)的横梁(411)和两个连接梁(42)形成上支架;下炉盖升降机构(5)包括:
驱动器(51),设置于所述上支架;
至少两个滚珠丝杆(52);
至少两个导块(53),各导块(53)使相应的滚珠丝杆(52)穿设且与相应的丝杆螺母固定连接以与滚珠丝杆(52)形成传动连接,各导块(53)固定连接于下炉盖(3);
至少两个十字换向器(54),设置在所述上支架上,连接驱动器(51)和相应滚珠丝杆(52)的一端;
至少两个固定架(55),固定连接于相应滚珠丝杆(52)的另一端;以及
至少两个连杆(56),设置在所述上支架上且连接驱动器(51)、相应的十字换向器(54),以及相应的滚珠丝杆(52)。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化学气相沉积炉,其特征在于,下炉盖升降机构(5)还包括:
减速机(57),与驱动器(51)连接,以调整驱动器(51)的输出;以及
换向器(59),设置于所述上支架上且与减速机(57)连接,并与对应的连杆(56)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化学气相沉积炉,其特征在于,下炉盖升降机构(5)还包括导向机构(58),导向机构(58)包括:
导轨(581),设置在对应的立柱(42)上;以及
滑块(582),设置在对应的导轨(581)上并与该对应的导轨(581)滑动连接、且与对应的导块(53)固定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化学气相沉积炉,其特征在于,炉体(1)分为上加热区和下加热区,以便于控制不同部位的温度,各加热区设有三个加热器(15),各加热区的三个加热器(15)以等分360度圆布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化学气相沉积炉,其特征在于,各加热器(15)连接两个水冷电极(16),水冷电极(16)为水冷铜电极,对应的两个水冷电极(16)连接于变压器,变压器安装在所述上支架上。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化学气相沉积炉,其特征在于,化学气相沉积炉还包括:
前后推送机构(6),设置于下炉盖(3)的正下方,前后推送机构(6)使下炉盖升降机构(5)带动下降的下炉盖(3)落在其上并前后移动到至外围,以进行出装料。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化学气相沉积炉,其特征在于,
下炉盖(3)下方安装有多个滚轮(35)以及卡扣部(36);
前后推送机构(6)包括:
底座(61);
导轨(62),设置于底座(61)上,在下炉盖(3)下方的相应滚轮(35)落到导轨(62)上时,滚轮(35)跨在导轨(62)上并沿导轨(62)滚动运动;
驱动器(63),设置于底座(61)上;
滚珠丝杆(64),一端连接于驱动器(63)而另一端可转动地连接于底座(61);以及
丝杆螺母(65),与滚珠丝杆(64)形成传动连接,当下炉盖(3)下方的滚轮(35)跨在相应导轨(62)上时,下炉盖(3)下方的卡扣部(36)与丝杆螺母(65)卡扣结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先导稀材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广东先导稀材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314093.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铝制品的表面处理方法
- 下一篇:钼靶材的制作方法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
C23C 对金属材料的镀覆;用金属材料对材料的镀覆;表面扩散法,化学转化或置换法的金属材料表面处理;真空蒸发法、溅射法、离子注入法或化学气相沉积法的一般镀覆
C23C16-00 通过气态化合物分解且表面材料的反应产物不留存于镀层中的化学镀覆,例如化学气相沉积
C23C16-01 .在临时基体上,例如在随后通过浸蚀除去的基体上
C23C16-02 .待镀材料的预处理
C23C16-04 .局部表面上的镀覆,例如使用掩蔽物的
C23C16-06 .以金属材料的沉积为特征的
C23C16-22 .以沉积金属材料以外之无机材料为特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