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纯度万古霉素的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311871.0 | 申请日: | 2013-07-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3408639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1-27 |
发明(设计)人: | 黄志强;吕述权;黄娟;林东态;魏华;陈秉梅 | 申请(专利权)人: | 丽珠集团福州福兴医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7K9/00 | 分类号: | C07K9/00;C07K1/22 |
代理公司: | 福州市鼓楼区博深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5214 | 代理人: | 林志峥 |
地址: | 350000 福***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纯度 万古霉素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抗生素生产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纯度万古霉素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万古霉素是东方诺卡氏菌在控制发酵条件下产生的一种两性糖肽类抗生素,其化学式为C66H75Cl2N9O24,分子量为1486。通过微生物Amycolatopis orientalis发酵制备万古霉素的方法已经在美国专利US3,067,099(1995年申请)和W091/08,300中更为详细的描述。万古霉素是目前治疗盘尼西林耐药菌感染者和β-内酰胺类抗生素过敏症的首选药,被国际抗生素专家誉为“人类对付顽固性耐药菌株的最后一道防线”。
万古霉素最初的外号叫“密西西比污泥”,因为其早期制剂的外观呈灰褐色,纯度只有70%左右,杂质多是其不良反应比较多的原因。据研究表明纯度95%的万古霉素的红人综合征发生率为3.4%,纯度81-89%的万古霉素的红人综合征发生率为30%;高纯度的万古霉素输注后皮疹发生率为1.7%,相对的,低纯度的万古霉素输注后皮疹发生率为14.4%,因此提高万古霉素的纯度可以有效的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随着人们对药品的安全意识的加强,药界对万古霉素的纯度要求越来越高。在万古霉素原料药市场上,价格也是与纯度呈直接的相关,纯度高的万古霉素拥有更加强竞争力。
万古霉素的纯度直接受到分离纯化工艺的影响。万古霉素的分离纯化方法主要有色谱制备法、沉淀法、亲和吸附法、反胶团萃取法、双水相萃取法等,但亲和吸附法、色谱制备法的处理规模小、生产成本较高;反胶团萃取法和双水相萃取法的影响因素复杂,提取率不高;沉淀法处理规模大、生产成本较低,但是鉴于万古霉素属于酚苷化合物,在强碱条件下不稳定,容易造成万古霉素变性。如公开号为CN1033997的中国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改进的万古霉素的沉淀法,从pH至少约为7.8的水溶液中静止沉淀万古霉素,但是该方法操作较为复杂,要求万古霉素粗品的浓度不得低于75mg/ml,并且由于在强碱条件下进行沉淀,万古霉素变色较为严重。
为了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同时得到高纯度的万古霉素,也有将两种方法组合使用的。如公开号为CN101440127A的中国发明专利将色谱纯度不低于80%的万古霉素粗品经过层析柱,然后使用沉淀法,将亲和吸附法和沉淀法结合,得到纯度高于96%的万古霉素。CN101440127A使用的是Sephadex C系列树脂为填料,用4-6%(w/v)NH4HCO3水溶液洗脱的方法纯化,过柱过程中NH4HCO3会分解起泡,从而影响分离效率。另外,CN101440127A沉淀法用的是加NaCl盐析万古霉素的方法,其盐析耗费的时间长达24-48小时(见实施例17-22),分离时间长,生产效率低。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本发明提供一种高纯度的万古霉素的分离提纯方法,耗时短,生产效率高,并且得到的万古霉素外观大大改善,纯度高达99%,能够用于口服或注射给药。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提供一种高纯度万古霉素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将万古霉素脱色液在含有NH4HCO3流动相的层析介质中进行柱层析,所述层析介质为UniPMM50CAR,所述NH4HCO3流动相中NH4HCO3质量体积浓度为0.2-0.7%;在检测波长280nm,吸光度升至40时,开始分段收集层析液,用盐酸将层析液pH调至3.0-3.5,4℃条件下保存层析液,合并收集的层析液。
优选的上述的高纯度万古霉素的制备方法中,所述流动相以流量为2.5倍柱体积/小时进行洗脱。
优选的上述的高纯度万古霉素的制备方法具体为:
S1:将万古霉素脱色液在含有NH4HCO3流动相的层析介质中进行柱层析,所述层析介质为UniPMM50CAR,所述NH4HCO3流动相中NH4HCO3质量体积浓度为0.2-0.7%;在检测波长280nm,吸光度升至40时,开始分段收集层析液,用盐酸将层析液pH调至3.0-3.5,4℃条件下保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丽珠集团福州福兴医药有限公司,未经丽珠集团福州福兴医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31187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