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豆浆消泡剂及其制备方法无效
| 申请号: | 201310311369.X | 申请日: | 2013-07-24 |
| 公开(公告)号: | CN103330003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0-02 |
| 发明(设计)人: | 袁怀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袁怀波 |
| 主分类号: | A23C11/10 | 分类号: | A23C11/1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33000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豆浆 消泡剂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豆浆消泡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由于大豆中含有皂素及豆浆有呈膜呈泡的特性,所以,在豆制品磨浆、煮浆、分离等加工过程中不时会出现大量的泡沫,泡沫的存在不仅影响产品质量和产量,而且给生产操作过程带来诸多不便,因此,泡沫的消除控制已成为豆制品生产中不可缺少的环节。
泡沫的形成与豆浆和空气接触有关,因此有通过控制空气与豆浆的接触而实现豆浆生产物理消泡方法(专利申请号88105154.3),但是由于其机械的实用性较差且对于操作人员要求较高,因此多数采用消泡剂进行消除泡沫。
各种消泡剂的消泡原理就是将天然油脂或者化学合成消泡剂撒在豆浆泡沫上,消泡剂就会溶入泡沫液中,同时降低豆浆液的表面张力。因为这些消泡剂一般对水的溶解度较小,表面张力的降低仅限于泡沫的局部,而泡沫周围的表面张力几乎没有变化,表面张力降低的部分被强烈地向四周牵引、延伸,最后泡沫破裂。
目前可用作消泡的产品有天然油脂、聚醚类化学合成消泡剂、高碳醇化学合成消泡剂、硅酮类合成消泡剂。天然油脂是最早用的消泡剂,它来源容易,价格低,使用简单,安全性高,但是用量大、效益低、卫生差,且对豆制品品质有影响,限制了天然油脂作为消泡剂的应用;天然消泡剂中有采用大豆磷脂辅助消泡的应用,但是由于大豆磷脂分子量过大,造成溶入泡沫的能力受限,因此其消泡能力有限,只能做为辅助消泡剂而不能单独使用。化学合成消泡剂虽然其消泡效率高,但是具有一定的化学毒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以消除豆浆加热生产中产生的泡沫的豆浆消泡剂,要求该豆浆消泡剂使用方便、食用安全性高、消泡能力强,且可以为豆制品增加营养物质;本发明所要解决的另一个技术问题是提供该豆浆消泡剂的制备方法。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豆浆消泡剂,该豆浆消泡剂的制备工艺步骤为:在液体大豆磷脂中分别加入磷脂酶A1、磷脂酶A2和磷脂酶D,在温度为30-50℃条件下进行酶解,当磷脂水解率为55%-70%时灭活酶活性即可。
将通过多元酶解的大豆磷脂酶解浓缩液加入生产过程中起泡的液面上,实现快速有效消泡。
本发明豆浆消泡剂的制备方法利用磷脂酶A1、磷脂酶A2和磷脂酶D对大豆磷脂及大豆油进行酶解酯键,形成主要成分为磷脂、甘油、多种不同碳链长度的脂肪酸以及大豆油的混合物,降低了大豆磷脂的分子量,增强了亲油与消泡能力,其HLB值(亲水亲油平衡值)在2.4-2.8之间,可以实现高效快速消泡作用,消泡能力强导致使用量降低;由于该豆浆消泡剂是天然产物,食品安全级,因此其用量无严格限制,施用量达到消泡效果即可;磷脂本身就具有生理保健功效,使用该豆浆消泡剂可以增加豆浆营养;该豆浆消泡剂可装入容器中置于-4℃密闭冷藏备用,使用方法与化学消泡剂一样简单。
该豆浆消泡剂的制备方法简单,具有运行成本低廉的优点。
综上所述,该豆浆消泡剂使用方便、食用安全性高、消泡能力强,且可以为豆制品增加营养物质。
作为所述豆浆消泡剂的制备方法的优化,每克液体大豆磷脂中加入10-15U磷脂酶A1、5-10 U磷脂酶A2和0.2-0.8 U磷脂酶D,Ca2+浓度为0.2%-0.3%。
所述液体大豆磷脂中磷脂含量不低于60%,磷脂中液体部分为大豆油。磷脂为固体,本发明使用液体大豆磷脂是因为有利于酶解进行,而磷脂溶于植物油脂,市面上大豆磷脂的溶剂一般为大豆油。
所述灭活酶活性采用蒸汽加热法。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
在10kg液体大豆磷脂中分别加入150000U磷脂酶A1、100000 U磷脂酶A2和8000 U磷脂酶D,Ca2+浓度为0.3%,在温度为50℃条件下进行酶解,当磷脂水解率为70%时采用蒸汽加热灭活酶活性即得豆浆消泡剂。
将豆浆消泡剂装入容器中置于-4℃密闭冷藏备用。
实施例二:
在1kg液体大豆磷脂中分别加入10000U磷脂酶A1、5000U磷脂酶A2和200U磷脂酶D,Ca2+浓度为0.2%,在温度为30℃条件下进行酶解,当磷脂水解率为55%时采用蒸汽加热灭活酶活性即得豆浆消泡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袁怀波,未经袁怀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311369.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带蓝牙功能的打印系统
- 下一篇:基于BUCK电路的MPPT太阳能控制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