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角度可调的搁脚板装置在审
| 申请号: | 201310309974.3 | 申请日: | 2013-07-19 |
| 公开(公告)号: | CN103358963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0-23 |
| 发明(设计)人: | 陈实;佘国荣;戴开红;李国林;李宏华;李功赋;冯擎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0N3/06 | 分类号: | B60N3/06 |
| 代理公司: | 上海波拓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64 | 代理人: | 蔡光仟 |
| 地址: | 317000 ***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角度 可调 脚板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搁脚板装置,特别涉及一种角度可调的搁脚板装置。
背景技术
通常,人们在驾驶车辆行驶过程中只有在启动、换挡和停止行进过程中需要把脚放在离合器踏板上,其他的大量时间驾驶人员的脚只能平放在底板上,这样在驾车时间较长时会感到不舒服。因此,现有技术中提出在离合器踏板旁边增加一个搁脚板,在不需要踩踏离合器的时间来歇一下脚,就能减少驾驶员的疲劳程度,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然而,目前常用的搁脚板均为发泡成型的泡沫搁脚板,角度固定,无法调节,不能满足各种身高的驾驶员需求,在驾驶时,容易造成左脚脚部疲劳,增大行车风险。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角度可调的搁脚板装置。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提供一种角度可调的搁脚板装置,包括搁脚板,所述搁脚板的底端与车身的底板枢转连接;所述搁脚板装置还包括气缸总成;所述气缸总成的一端与车身的底板枢转连接,所述气缸总成的另一端与所述搁脚板的顶部枢转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气缸总成的另一端与所述搁脚板顶部的背面枢转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搁脚板包括金属搁脚板层和泡沫垫板层;所述泡沫垫板层设置在所述金属搁脚板层上。
进一步地,所述气缸总成的另一端与所述金属搁脚板层的背面枢转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搁脚板装置还包括第一支架和第一转轴,所述第一支架固定在车身的底板上,所述搁脚板的底端通过所述第一转轴与所述第一支架可转动地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搁脚板装置还包括第二支架和第二转轴,所述第二支架固定在车身的底板上,所述气缸总成的一端通过所述第二转轴与所述第二支架可转动地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搁脚板装置还包括第三支架和第三转轴,所述第三支架固定在所述搁脚板顶部的背面上,所述气缸总成的另一端通过所述第三转轴与所述第三支架可转动地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支架和所述第二支架焊接在车身的底板上,所述第三支架焊接在所述搁脚板顶部的背面上。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搁脚板装置的搁脚板的底端与车身的底板枢转连接,同时,搁脚板还通过气缸总成与车身的底板及搁脚板的顶部枢转连接,可实现搁脚板的角度调节以满足不同身高的需求:对于身高较高的人,驾驶座椅位置相对靠后,那么就需要搁脚板的角度增大;对于身高较矮的人,驾驶座椅位置相对靠前,那么就需要搁脚板的角度减小,以满足脚部放置的舒适性。
上述说明仅是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发明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发明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中角度可调的搁脚板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侧视图。
图3为图1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图1与图2为本发明一实施例中角度可调的搁脚板装置的示意图。如图1与图2所示,搁脚板装置100包括搁脚板120、第一支架130、气缸总成150、第二支架160及第三支架140。搁脚板120的底端与车身的底板(图未示)枢转连接,气缸总成150的一端与车身的底板枢转连接,气缸总成150的另一端与搁脚板120的顶部枢转连接。优选地,气缸总成150的另一端与搁脚板120顶部的背面枢转连接。
其中,搁脚板120包括金属搁脚板层122和泡沫垫板层123。泡沫垫板层123可通过粘贴等方式固定在金属搁脚板层122的上面。气缸总成150的另一端与金属搁脚板层122的背面枢转连接。
第一支架130和第二支架160可通过焊接等方式固定在车身的底板上。搁脚板120的底端与第一支架130枢转连接;在图示的实施例中,金属搁脚板层122的底端通过第一转轴125与第一支架130可转动地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未经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30997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具有流体动压轴承结构的散热风扇
- 下一篇:一种用于主给水泵的泵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