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公路墙式防撞护栏及其施工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310305786.3 | 申请日: | 2013-07-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3343517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0-09 |
发明(设计)人: | 吴国松;胡嘉鸿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交通大学;重庆国通土木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1F15/08 | 分类号: | E01F15/08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魏晓波 |
地址: | 400074 ***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公路 墙式防撞 护栏 及其 施工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公路防护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公路墙式防撞护栏,本发明还涉及三种公路墙式防撞护栏的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常在公路的两侧均设置防撞护栏,作为公路重要的安全防护设施之一,对保障道路交通安全起着重要的影响作用。墙式防撞护栏是目前广泛采用的公路护栏形式。
请参阅附图1-2,图1是现有技术中的一种公路墙式防撞护栏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沿图1中A-A线的剖视图。应用时,公路两侧分别设置有该公路墙式防撞护栏;上图只显示了其中一侧的公路墙式防撞护栏;该公路墙式防撞护栏01位于公路路面02的一侧(具体为图中的右侧)。为了达到较好的防护效果,上述防撞护栏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通过立模现场浇筑混凝土法施工。
但是,由于现有技术的公路墙式防撞护栏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刚度过大,汽车撞击后消能效果差,发生交通事故后对车辆和驾乘人员的损伤较大。
此外,上述公路墙式防撞护栏需要现场立模施工,施工周期长;同时上述混凝土结构容易吸附灰尘,不易养护。
综上所述,如何提供一种公路墙式防撞护栏,以降低交通事故对车辆和驾乘人员的损伤,是目前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公路墙式防撞护栏,降低交通事故对车辆和驾乘人员的损伤。
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公路墙式防撞护栏的三种施工方法。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公路墙式防撞护栏,包括沿公路的延伸方向布置的混凝土墙和防撞消能结构;所述防撞消能结构包括:
设置在所述混凝土墙紧邻行车道的一侧的左防撞消能空心箱;
设置在所述混凝土墙另一侧的右空心箱;其中:
所述左防撞消能空心箱和所述右空心箱之间形成中部空心箱,所述混凝土墙的混凝土浇筑在所述中部空心箱内,且所述左防撞消能空心箱和所述右空心箱内均填充有弹性缓冲介质。
优选的,上述公路墙式防撞护栏中,所述左防撞消能空心箱包括由底部向顶部依次相连的下箱、中箱和上箱,其中:
所述下箱与所述右空心箱下段之间构成所述中部空心箱的下段,所述中箱与所述右空心箱中段之间构成所述中部空心箱的中段,所述上箱与所述右空心箱上段之间构成所述中部空心箱的上段;所述中部空心箱下段的厚度大于所述中部空心箱上段的厚度,所述中部空心箱下段和所述中部空心箱上段通过所述中部空心箱的中段过渡相连。
优选的,上述公路墙式防撞护栏中,所述下箱、所述上箱以及所述右空心箱均为矩形箱;且所述下箱的厚度大于所述上箱的厚度,所述下箱和所述上箱通过所述中箱过渡相连。
优选的,上述公路墙式防撞护栏还包括:
设置在所述左防撞消能空心箱顶端的左挡块;
设置在所述右空心箱顶端的右挡块;
连接在所述左防撞消能空心箱的顶端与所述右空心箱的顶端的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位于所述左挡块和所述右挡块之间,且所述支撑板分别与所述左挡块以及所述右挡块粘接相连。
优选的,上述公路墙式防撞护栏中,所述弹性缓冲介质为聚氨酯泡沫填缝剂;且所述左防撞消能空心箱和所述右空心箱均为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箱体;所述左挡块和所述右挡块为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挡块。
优选的,上述公路墙式防撞护栏还包括混凝土基础,所述混凝土基础内设置有锚固钢筋,所述混凝土墙内设置有构造钢筋,所述构造钢筋与所述锚固钢筋相连;且所述左防撞消能空心箱和所述右空心箱均设置在所述混凝土基础上。
优选的,上述公路墙式防撞护栏中,所述防撞消能结构为多段,且相邻两段所述防撞护栏消能结构的箱体各板块接头处均通过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板相连接。
优选的,上述公路墙式防撞护栏中,所述混凝土墙底部的厚度大于顶部的厚度;远离所述接头处的所述混凝土墙顶部的高度与所述中箱顶部的高度相同;接头处的所述混凝土墙的顶部和所述上箱的顶部高度一致,且接头处沿公路延伸方向长50厘米段的所述锚固钢筋的个数为其他区段的2-3倍。
从上述的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发明提供的公路墙式防撞护栏包括沿公路的延伸方向布置的混凝土墙和防撞消能结构;该防撞消能结构包括设置在混凝土墙紧邻行车道的一侧的左防撞消能空心箱;设置在混凝土墙另一侧的右空心箱;左防撞消能空心箱和右空心箱之间形成中部空心箱,混凝土墙的混凝土浇筑在中部空心箱内,且上述左防撞消能空心箱和右空心箱内均填充有弹性缓冲介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交通大学;重庆国通土木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未经重庆交通大学;重庆国通土木工程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30578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