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动汽车的自动灭火系统及自动灭火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310302644.1 | 申请日: | 2013-07-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3331000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0-02 |
发明(设计)人: | 吴亚儒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2C3/07 | 分类号: | A62C3/07;A62C3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维澳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252 | 代理人: | 王立民 |
地址: | 230022 ***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动汽车 自动 灭火 系统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动汽车,尤其涉及一种电动汽车灭火系统。
背景技术
最近国内电动汽车起火事故频出,现在全民是谈“电”色变,对于电动汽车起火后,只能任其火势发展,最后导致重大损失。目前,电动车由于短路、过充等原因,引起车辆起火燃烧。电动车起火大部分是从电池开始,然后蔓延到其他部位。现有的电动汽车灭火器不仅布置不方便、且灭火时喷出的气体及粉末不利于人体健康,因此急需一种安全、合理布置的灭火系统。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专利提供了一种自动扑灭初起火灾的灭火系统。
为解决上述问题,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电动汽车的自动灭火系统,其包括:多个置于电动汽车动力电池容纳处的火焰探测器、动力电池容纳处的风门、电控单元、灭火气体发生器、用于引燃灭火气体发生器的点火器,所述灭火气体发生器的出口与所述密闭空间连接,所述火焰探测器将检测信号发送给电控单元,所述电控单元控制所述点火器及所述风门。
可选择的,所述灭火气体发生器产生的气体为氮气。
可选择的,多个所述火焰探测器均布围绕在所述动力电池周围。
一种电动汽车的自动灭火方法,所述自动灭火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a.火焰探测器采集火焰信号,传递给电控单元进行信号识别处理;
b.至少两个火焰探测器探测到火焰信号,电控单元才判定有火焰,确认有火焰后,电控单元发出点火信号给点火器;
c.点火器接收电控单元点火信号,点火器引燃灭火气体发生器;
d.点火器引燃灭火气体发生器后,点火器返给电控单元信号,以使电控单元立即关闭风门;
e.灭火气体发生器持续释放出气体,持续一段时间以使密闭空间内部气压保持一定气压以上;
f.火焰探测器采集不到火焰信号后,一段时间后开启风门。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的电动汽车的灭火系统在易起火的电池周围布置多个用于检测火焰的火焰探测器,且电池容纳处能够形成密封空间,灭火气体发生器能够向该密封空间内喷射灭火气体,火焰探测器将检测信号发送给电控单元,电控单元分析判断后控制点火器对灭火气体发生器的的点火操作,进而实现灭火;灭火气体发生器产生的气体为氮气,氮气不易燃烧,且安全性高;火焰探测器均布在动力电池周围,对动力电池形成包围,增强了检测火情的准确性。
电动汽车的自动灭火方法使灭火在密闭空间内,且保持密闭空间内的压力以达到及时灭火的目的,灭火后,打开风门,将灭火气体释放,使车内压强恢复正常。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运行流程图。
附图标记说明:1-火焰探测器,2-电控单元,3-点火器,4-风门,5-气体发生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
如图1所示,电动汽车的自动灭火系统包括:多个置于电动汽车动力电池容纳处的火焰探测器1、动力电池容纳处的风门4、电控单元2、灭火气体发生器5、用于引燃灭火气体发生器的点火器3,灭火气体发生器5的出口与密闭空间连接,火焰探测器1将检测信号发送给电控单元2,电控单元2控制点火器3及风门4。
灭火气体发生器5能够产生灭火气体,灭火气体能够为七氟丙烷或混合气体灭火剂等。优选的,灭火气体发生器5产生的气体为氮气,氮气不易燃烧,且安全性高、环保。
火焰探测器1能够根据需要设置在动力电池容纳处的合适位置,优选的,多个火焰探测器1均布围绕在动力电池周围。
相应的,电动汽车的自动灭火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a.火焰探测器1采集火焰信号,传递给电控单元2进行信号识别处理;
b.至少两个火焰探测器1探测到火焰信号,电控单元2才判定有火焰,确认有火焰后,电控单元2发出点火信号给点火器3;
c.点火器3接收电控单元2点火信号,点火器3引燃灭火气体发生器5;
d.点火器3引燃灭火气体发生器5后,点火器3返给电控单元2信号,以使电控单元立即关闭风门4;
e.灭火气体发生器5持续释放出气体,持续一段时间以使密闭空间内部保持一定气压以上(持续时间的长短与产生气体的速度、压力有关);
f.火焰探测器1采集不到火焰信号后,一段时间后开启风门4。
虽然本发明是结合以上实施例进行描述的,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例,而只受所附权利要求的限定,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容易地对其进行修改和变化,但并不离开本发明的实质构思和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30264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锂电池极耳整平机构
- 下一篇:一种尿显胶及其制备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