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蓄电池负极配方及其制备工艺有效
| 申请号: | 201310282388.4 | 申请日: | 2013-07-05 |
| 公开(公告)号: | CN103384004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1-06 |
| 发明(设计)人: | 刘宝生;王振波;顾大明;徐丹 | 申请(专利权)人: | 超威电源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1M4/57 | 分类号: | H01M4/57;H01M4/62 |
| 代理公司: | 杭州华鼎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17 | 代理人: | 胡根良 |
| 地址: | 313100 浙江省湖州市***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蓄电池 负极 配方 及其 制备 工艺 | ||
1.蓄电池负极配方,其特征在于:包括铅粉、重量为铅粉重量7%~9%浓度为98.3%的硫酸、重量为铅粉重量13~15%的去离子水、重量为铅粉重量0.05%~0.1%的聚丙烯腈纤维、重量为铅粉重量0.8~2.4%的膨胀剂和重量为铅粉重量1.1~55%的复合碳材料;
所述膨胀剂的配方为:重量为铅粉重量0.1%~0.5%的木素磺酸钠,重量为铅粉重量0.2%~0.4%的腐植酸,重量为铅粉重量0.5%~1.5%的硫酸钡;所述复合碳材料的配方为:重量为铅粉重量0.5%~15%的活性碳、重量为铅粉重量0.1%~10%的碳纳米管、重量为铅粉重量0.5%~30%的导电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蓄电池负极配方,其特征在于:所述活性碳的原材料为椰壳或石油焦或树脂中的一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蓄电池负极配方,其特征在于:所述硫酸钡为超细硫酸钡。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蓄电池负极配方,其特征在于:活性碳的法拉第比电容>120F/g,比表面积>1500m2/g,平均孔径>5μm,振实密度>0.4g/cm3。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蓄电池负极配方,其特征在于:碳纳米管外径<15nm,比表面积>230m2/g,电导率>100s·cm-1。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蓄电池负极配方,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剂为超导碳、石墨乳、乙炔黑、导电碳黑、石墨烯中的一种。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蓄电池负极配方,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剂为超导碳、石墨乳、乙炔黑、导电碳黑、石墨烯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的混合物,各物质间的配比为1:1。
8.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蓄电池负极配方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依次包括以下步骤,
a、将复合碳材料前处理,用去离子水对复合碳材料中的一种或多种物质进行润湿,去离子水与复合碳材料的重量比为3~8:1,在超声波清洗仪中震荡1~3小时;
b、将a步骤中制得的物质与有机溶剂在搅拌装置中均匀混合,有机溶剂与碳材料总重量比为1~4:1,所述有机溶剂为乙醇和水的体积比为2~3:1的混合物;
c、将铅粉、去离子水、聚丙烯腈纤维与膨胀剂在搅拌装置中均匀混合;
d、再将c步骤中制得的物质与去离子水和硫酸在和膏机中均匀混合;
e、在d步骤搅拌结束1小时以内,加入b步骤中制得的物质在和膏机中搅拌20分钟~3小时;
f、铅膏温度低于50℃时停机检测,视比重在4.1~4.3g/cm3和针入度在21~22环时即可涂板。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蓄电池负极配方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装置为行星式球磨机或剪切乳化机。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蓄电池负极配方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b步骤、c步骤、d步骤中的混合时间为1~3小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超威电源有限公司,未经超威电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282388.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防止驾驶员分心的方法和移动装置
- 下一篇:车辆用驱动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