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石墨烯量子点化学气相沉积合成碳纳米管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280242.6 | 申请日: | 2013-07-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3332675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0-02 |
发明(设计)人: | 杨志;刘芸;徐明瀚;胡南滔;张亚非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交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C01B31/02 | 分类号: | C01B31/02;B82Y40/00 |
代理公司: | 上海旭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20 | 代理人: | 郑立 |
地址: | 200240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石墨 量子 化学 沉积 合成 纳米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无机纳米材料的制备方法,具体涉及一种基于石墨烯量子点化学气相沉积合成碳纳米管的方法。
背景技术
碳纳米管被公认为目前纳米科技领域的高端技术成果之一,其强度高、质量轻、性能稳定、导热性好、比表面积大、长径比高。碳纳米管具有独特的电性能、机械性能、吸附性能和热性能,在储能器件、电极材料、复合材料、吸附分离、催化等诸多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碳纳米管的制备方法很多,化学气相沉积法是最主要的方法之一。传统的化学气相沉积法是在高温下,通过Fe、Co、Ni等金属催化剂作用,使碳源裂解制备碳纳米管。文献中常用碳氢化合物如C2H2(Appl Phys Lett1998;72:3282-3284.)、C6H6(Chem Mater2002;14:3990-3994.)、C4H4S(Chem Phys Lett1999;307:158-162.Carbon2005;43:1550-1555.)等作为碳源。但这个过程中都要用到金属催化剂,提纯碳纳米管去除催化剂的过程耗时费力。
近年来,一些研究已经开始采用无催化剂化学气相沉积法来合成碳纳米管。部分碳材料如炭黑(Carbon2008;46:1619-1623.)等可以作为无催化剂化学气相沉积法中生长碳纳米管的基底。
因此,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致力于开发一种采用无催化剂化学气相沉积法来合成碳纳米管的方法。
发明内容
有鉴于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避免使用催化剂,采用化学气相沉积法来合成碳纳米管。
为实现上述目的,提供一种基于石墨烯量子点化学气相沉积合成碳纳米管的方法。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将石墨烯量子点溶液滴加在硅片表面,干燥后置于化学气相沉积反应炉中;通入乙炔、乙烯、甲烷、丙烯、丁烷等作为碳源,将温度调节至适当的反应温度,在一定的压强下合成碳纳米管。本发明未使用任何催化剂,仅使用乙炔、乙烯、甲烷、丙烯、丁烷等与石墨烯量子点分别作为碳源与基底来制备碳纳米管。
一种基于石墨烯量子点化学气相沉积合成碳纳米管的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将石墨烯量子点溶液滴加在硅片上,干燥后备用;
步骤2,将硅片放入石英舟中;
步骤3,将石英舟置于管式炉中石英管中间区域,关闭石英管两端阀门后开启冷却循环水;
步骤4,开启真空泵,通入氩气净化干燥化学气相沉积炉,调节抽气量使压强稳定;
步骤5,开启加热系统,氩气氛围下升温至650~900℃;
步骤6,通入乙炔、乙烯、甲烷、丙烯、丁烷等碳源,调节气体流量和抽气量,使石英管内压强保持稳定;
步骤7,反应一段时间后,关闭加热系统,停止通入乙炔、乙烯、甲烷、丙烯、丁烷等碳源并通入氢气,调节抽气量使压强稳定,待系统冷却至300℃以下后,停气,关闭化学气相沉积炉电源、真空泵电源和循环水系统;
步骤8,系统冷却至室温后取出样品,在硅片表面得到碳纳米管。
一种基于石墨烯量子点化学气相沉积合成碳纳米管的方法,以下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
步骤2中所述的石英舟长度为20~30cm,内径5~10cm;
步骤4中调节抽气量使石英管内压强为10~100Pa;
步骤6中碳源为乙炔、乙烯、甲烷、丙烯、丁烷之中的一种;
步骤6中调节气体流量,氩气流量150~250sccm,碳源流量为10~50sccm,调节压强为3000~8000Pa;
步骤7中所述的反应时间为1~6小时,停止通气后,调节抽气量使压强为10~100Pa;
本发明所需装置包括5个部分:真空泵、化学气相沉积炉,供气系统、冷却循环水系统和石英舟。开启真空泵后,调节抽气量使石英管内压强为10~100Pa再开始计时。
本发明的有益技术效果是:本发明未使用任何催化剂,且首次以石墨烯量子点为基底。该方法步骤简单,易于操作,适用于工业化生产。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1合成的碳纳米管扫描电子显微镜照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发明的实施例做详细说明,本实施例在以本发明技术方案为前提下进行实施,给出了详细的实施方式和具体的操作过程,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不限于下述的实施例。
实施例1
步骤1,将石墨烯量子点溶液滴加在硅片上,干燥后备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交通大学,未经上海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28024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