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结构自激振动原理的微机电谐振器无效
申请号: | 201310279863.2 | 申请日: | 2013-07-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3338021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0-02 |
发明(设计)人: | 闫晓军;漆明净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
主分类号: | H03H9/24 | 分类号: | H03H9/24;H03H9/02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迪生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51 | 代理人: | 成金玉;顾炜 |
地址: | 100191***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结构 振动 原理 微机 谐振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静电场中微结构的自激振动原理、采用直流电压驱动的微机电谐振器结构,属于微机电系统、微传感器/执行器领域。
背景技术
根据结构形式不同,静电驱动的微机电(MEMS)谐振器有梁式、圆盘式、圆环式、梳齿状、薄膜式等。以微梁谐振器(悬臂梁)为例,说明其一般工作原理:在导电微梁上施加直流偏置电压,在驱动电极上施加交流驱动电压,由于微梁和驱动电极之间存在库仑力,微梁便在交流驱动电压作用下产生振动,通过在微梁附近设置检测电极和反馈电路,可以控制驱动电压的频率等于梁的结构频率,使微梁始终工作在谐振状态。
上述微梁能够实现谐振,将电能转换为机械能,作为激励源的直流和交流电压分别起着不同作用。直流偏置电压产生并放大与交流驱动电压频率相同的驱动力,增大系统输入到微梁的能量;交流驱动电压则提供和微梁相同频率的周期性激励载荷。对微梁的谐振来说,二者缺一不可。从结构动力学的角度,谐振器中微梁的振动属“受迫振动”,其显著特点是:微梁振动的频率和驱动电信号的交流电频率相同。
一般来讲,谐振器的结构越简单、振幅越大,则代表其性能越好。简单的结构使谐振器更容易微型化,大的谐振幅值可以提高微驱动器的位移输出以及微传感器的灵敏度。
现有静电驱动的微机械谐振器在简化结构和增大振幅方面,遇到了很大困难。其一,谐振器若要工作在谐振状态,就需要配套的交流驱动电路、检测电路,导致谐振器的结构复杂、技术难度大、很难进一步微型化。其二,为了增大谐振振幅,目前除了设计和工艺措施外,最直接的方法是增加偏置电压,即通过更多的能量输入来增加梁的振幅。不过,增加直流偏置电压对谐振器性能的提高是有限的。当直流偏置电压增加至临界值时,微梁的机械恢复力无法平衡其受到的静电力,系统出现失稳,微梁被驱动电极“吸合”(pull in)后接触到一起。由于现有谐振器中的谐振单元均连接在电路中(接地、或者接电源正/负极),一旦在谐振过程中失稳并与电极接触,就会产生短路,使整个结构失效。因此,为避免失稳发生,传统谐振器的振幅很难进一步增大,往往只有电极间距的30%左右。
发明内容
本发明技术问题: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基于结构自激振动原理的微机电谐振器,其舍弃了传统谐振器所必需的复杂交流驱动/检测电路,并消除了结构失稳带来的短路风险,在简化结构的同时,大大提高了谐振幅值。
本发明的基于结构自激振动原理的微机电谐振器结构,包括:
一个绝缘支撑基座,该绝缘支撑基座不与任何电极相连,也不接地,即电势浮动;
一个导电微梁,该导电微梁的一段固定在上述绝缘支撑基座上,另一端为水平悬空状;
两个直流驱动电极,置于导电微梁两侧,其中一个直流驱动电极接入直流正电压,另一个直流驱动电极接入直流负电压,两电极之间保持一定的间距;
一个衬底,所述支撑基座和直流驱动电极均固定在该衬底上。
通过在两个直流驱动电极之间串联一个电阻,直接检测频率输出。
所述两直流驱动电极之间保持的间距为4-5mm。
所述导电微梁的制备材料是各种导电材料,包括硅、金、铝、铜或形状记忆合金。
所述导电微梁的横截面为多种形状,包括矩形、圆柱形或椭圆形。
所述导电微梁为直径25-26μm的圆柱形时,其长度为10-11mm。
所述两直流驱动电极中的一个直流驱动电极接入正的直流电压,范围为0~+600V,另一个直流驱动电极则接入负的直流电压,范围为0~-600V。
所述衬底材料为多种绝缘材料,包括聚酰亚胺、硅橡胶或光刻胶。
经过理论计算和试验研究,当导电微梁的长径比(长度与直径之比)为400左右,以及电极间距与微梁长度之比为0.1~0.5时,所述谐振器中的导电微梁能够在没有交流驱动信号的情况下,仅依靠直流电压,通过自身运动状态的反馈作用调节能量输入,始终保持在一阶弯曲固有频率附近的谐振状态。从结构动力学角度来讲,导电微梁的谐振属于一种静电场中微结构的“自激振动”。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的优点在于:
(1)本发明提供的这种结构简单、基于结构自激振动原理微机电谐振器,舍弃了复杂的交流驱动结构,试验表明,本发明的导电微梁的谐振频率始终保持在一阶固有频率附近,且能够自动跟随着一阶弯曲固有频率的变化(如调节微梁的长度、附加质量等)而变化,不需要任何的频率发生和跟随电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未经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27986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