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纳豆的生产工艺无效
申请号: | 201310278805.8 | 申请日: | 2013-07-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3385429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1-13 |
发明(设计)人: | 江在良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在良 |
主分类号: | A23L1/202 | 分类号: | A23L1/202 |
代理公司: | 福州元创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5100 | 代理人: | 蔡学俊 |
地址: | 354099 福建省福州***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生产工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保健食品生产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纳豆的生产工艺。
背景技术
纳豆是日本常见的传统发酵食品,由黄豆通过纳豆菌(枯草杆菌)发酵制成,具有黏性,不仅保有黄豆的营养价值、富含维生素K2、提高蛋白质的消化吸收率,更重要的是发酵过程产生了多种生理活性物质,具有溶解体内纤维蛋白及其他调节生理机能的保健作用。
纳豆的保健功能主要有溶解血栓,调节血脂、血压及预防粥状动脉硬化,调节血糖,调节肠胃润肠通便排毒养颜,缓型减肥不反弹,防止骨疏松,明显改善女性更年期综合症,预防飞蚊症,解酒、保护肝脏,抗菌、抗氧化、抗癌作用等。
市场上惯用的纳豆发酵工艺,是用工业化手段提取菌种胶囊,每发酵一次使用菌种胶囊1~2粒,每粒6~10元,成本高,而且生产的纳豆食品保存期过长则会失去大部分功效,所以目前最行之有效的办法就是进行家庭制作,这样既能满足普通人的需求,又能达到鲜纳豆的新鲜度,发挥纳豆的最佳功效。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纳豆的生产工艺,以降低纳豆的生产成本,扩大纳豆功能的受益人群。
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纳豆的生产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1) 黄豆清洗、浸泡:取黄豆200~400g,用清水洗净,3倍黄豆体积的清水浸泡16~24小时;
(2) 蒸煮:浸泡好的黄豆放入高压锅中,隔水干蒸,大火煮开后,以小火蒸40~50分钟;
(3) 发酵:用1.5L的恒温纳豆发酵机,内胆底部预先铺垫20g干草,趁热将蒸煮后的熟豆倒入内胆干草上,内胆放入发酵机外胆内,接通电源,发酵16~24小时,发酵机温度控制在38~45℃,湿度控制在80%以上,发酵过程中注意空气流动,保证氧气供应。
(4) 产品保存:发酵好的纳豆产品可于2~8℃密封保存7~10天。
本发明的显著优点:
(1) 本发明采用干草代替菌种胶囊,一次只用干草20g,用料省,取材容易,生产成本低;
(2) 本发明发酵温度低,可较好的保持生理活性物质,如纳豆激酶的活性;
(3) 本发明采用干草发酵,操作简单,发酵稳定,繁殖力强,所发酵的成品纳豆粒长丝把熟豆环抱成团,外观好;
(4) 干草菌种繁殖力强,发酵恒温时,不受气候温差影响,可以把黄豆发酵到极限,成功率高,只要一次购买发酵机,往后没有再需购买菌种的烦恼,可适用于家庭自制新鲜纳豆。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发明的几个具体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发明,但是本发明不仅限于此。
实施例1
(1) 黄豆清洗、浸泡:取黄豆300g,用清水洗净,3倍黄豆体积的清水浸泡20小时;
(2) 蒸煮:浸泡好的黄豆放入高压锅中,隔水干蒸,大火煮开后,以小火蒸45分钟,黄豆蒸熟的程度以手轻捏即瘪但熟豆还是整粒的来判断;
(3) 发酵:用1.5L的恒温纳豆发酵机,内胆底部预先铺垫20g干草,趁热将蒸煮后的熟豆倒入内胆干草上,内胆放入发酵机外胆内,接通电源,发酵20小时,发酵机温度控制在42℃,湿度控制在80%以上,发酵过程中注意空气流动,保证氧气供应;
(4) 产品保存:发酵好的纳豆产品可于4℃密封保存9天。
(5) 发酵结果判定:用筷子搅拌发酵好的纳豆,会拉出长粘丝,并有一种特殊气味,即可判定发酵成功。
实施例2
(1) 黄豆清洗、浸泡:取黄豆200g,用清水洗净,3倍黄豆体积的清水浸泡16小时(夏季);
(2) 蒸煮:浸泡好的黄豆放入高压锅中,隔水干蒸,大火煮开后,以小火蒸40分钟,黄豆蒸熟的程度以手轻捏即瘪但熟豆还是整粒的来判断;
(3) 发酵:用1.5L的恒温纳豆发酵机,内胆底部预先铺垫20g干草,趁热将蒸煮后的熟豆倒入内胆干草上,内胆放入发酵机外胆内,接通电源,发酵16小时(夏季),发酵机温度控制在38℃,湿度控制在80%以上,发酵过程中注意空气流动,保证氧气供应;
(4) 产品保存:发酵好的纳豆产品可于8℃密封保存7天。
(5) 发酵结果判定:用筷子搅拌发酵好的纳豆,会拉出长粘丝,并有一种特殊气味,即可判定发酵成功。
实施例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在良,未经江在良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27880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