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旱地小麦节水高产的栽培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310275780.6 | 申请日: | 2013-06-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3392469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1-20 |
发明(设计)人: | 刘义国;林琪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农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A01G1/00 | 分类号: | A01G1/00;A01C21/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66109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旱地 小麦 节水 高产 栽培 方法 | ||
1.旱地小麦节水高产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它的栽培方法为:施肥—耕作—品种选择—平播—群体控制—运用中耕和镇压保墒防旱。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旱地小麦节水高产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施肥为旱地一般土壤干旱,养分少,土壤结构不良,旱地缺水常与土壤瘠薄相伴随,在施肥上不仅要满足当季增产需要,还要施足肥料培肥地力;旱地小麦主攻方向是地上增蘖增穗,地下促深层根系发育,肥料运筹要突出早、深的特点;一般亩施有机肥3000~5000千克,纯氮16千克、五氧化二磷12千克、氧化钾8千克左右,硫酸锌1千克,硼砂0.5~1千克;所施肥料结合深耕全做基肥施入土壤,以促进小麦苗期营养生长和冬前分蘖,增加亩穗数。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旱地小麦节水高产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耕作为通过深耕加深耕作层,增加耕层对来年雨季降水的积蓄量,并扩大根系的吸收范围,耕深以25~30厘米为宜;旱地小麦播种前土壤耕作,不宜盲目深耕;一般二年三作时,就在冬闲时深耕,小麦播种前浅耕;一年二作时,土壤墒情较好又多年没深耕的地有明显的犁底层,应进行深耕;播期干旱,耕层有失墒危险时宜浅耕;在玉米秸秆还田地块,宜采取深松还田的方式,用深松机进行耕作播种一体化。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旱地小麦节水高产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品种选择为选用抗旱性强、分蘖力强、根系发达、株型紧凑、成穗率高、抗寒性好的半冬性品种。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旱地小麦节水高产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平播为不起垄等行距(20~22厘米)播种;因为旱地小麦主攻方向是早期增加群体,后期增加亩穗数,平播能保证有足够的苗、株、穗、粒数,比其它种植方式能增产5%左右,同时省工省力。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旱地小麦节水高产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群体控制为培育壮苗,创建合理的群体结构,适时播种,要求基本苗每亩12万~16万,冬前主茎叶片6~7片,冬前总蘖数70万~80万,春季总蘖数80万~100万,亩穗数50万左右;旱地小麦群体必须是高产低耗的结构,在主要群体指标中,关键是冬前群体够数而不过头,须控制冬前群体发展失控,控旺促弱,辅助以化控调节剂和抗旱减蒸剂抗旱节水。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旱地小麦节水高产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运用中耕和镇压保墒防旱为在雨后和早春土壤返浆时,及时进行划锄,特别是早春应采用锄和压相结合,先镇压后划锄;生育后期,如果出现脱肥现象,要根据条件进行叶面追肥;同时要搞好麦田“三防”,即防病虫、防早衰、防干热风;旱地小麦由低产变高产的过程,病虫害有加重的趋势,必须注重做好病虫防治工作;小麦蜡熟期,及时收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农业大学,未经青岛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275780.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