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利用非标记功能核酸形成G-四联体荧光法检测铅的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310270187.2 | 申请日: | 2013-06-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3305622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9-18 |
发明(设计)人: | 周培;詹深山;吴远根;罗艳芳;詹学佳;刘乐;贺兰;邢海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交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C12Q1/68 | 分类号: | C12Q1/68;G01N21/64 |
代理公司: | 上海交达专利事务所 31201 | 代理人: | 王毓理;王锡麟 |
地址: | 200240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利用 标记 功能 核酸 形成 联体 荧光 检测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的是一种水质检测技术领域的方法,具体是一种利用非标记功能核酸形成G-四联体荧光法检测铅的方法。
背景技术
铅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重金属元素,具有持久性、易迁移性和高度的生物富集性。进入人体的铅能破坏造血系统,阻碍血红素的合成,导致贫血;损伤大脑中枢及周围神经系统;影响消化系统功能,导致厌食;抑制生长激素的合成与释放,导致儿童发育迟缓;影响身体对其他金属元素的吸收、代谢;对肾脏损害极大,引起肾功能障碍;影响心脏正常运转,引发心肌损伤等。对于儿童,学术界已经确认,只要血铅水平超过或等于100μg/L,不管有无临床症状和体征,都可以确诊为儿童铅中毒。铅中毒会导致儿童智力下降,认知功能、神经行为和学习记忆等脑功能受损,严重者造成痴呆。因此,建立高灵敏度、高选择性的铅离子检测方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传统的铅离子检测方法有原子吸收光谱法、原子发射光谱法、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原子荧光光谱法和气相色谱法,这些方法虽早已成熟并准确可靠,但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昂贵复杂的仪器设备以及训练有素的技术人员,费力费时,难以满足大规模应用及实时原位检测的需要。新型的铅离子检测技术有化学传感器技术和生物传感器技术,其中功能核酸类生物传感器因具有选择性好、信号转换容易等特点而成为研究热点。用于铅检测的功能核酸通常包括两类:一类是核酸酶(DNAzyme),此类酶检测铅的原理是其底物链中包含一个核糖腺嘌呤(rA),铅离子可以特异性地从该位置将其底物链切断,通过将底物链的断裂转化成比色、化学发光和荧光等信号达到检测目的;另一类是富含鸟嘌呤(G)的单链寡核苷酸,铅离子可以促进此类寡核苷酸形成G-四联体(G-quadruplex)结构,结合G-四联体的相关特性选择合适的信号输出方法,也能达到检测铅的目的。与核酸酶相比,寡核苷酸具有合成成本低,稳定性好等特点,因而逐渐受到广泛关注。
荧光法是一种简便、快速、灵敏的检测方法,已结合功能核酸(尤其是单链寡核苷酸)被用来检测多种物质,关于铅离子的检测也有报道,但这些方法或需要用荧光基团标记功能核酸,或涉及复杂的催化反应。而利用非标记功能核酸形成G-四联体荧光法检测铅的方法较少见报道。
经过对现有技术的检索发现,高晓霞于《基于核酸探针的汞离子和铅离子检测》(《湖南大学》2011年)中公开了三种基于核酸探针的汞离子和铅离子的检测方法:(1)基于环糊精/芘协同作用荧光检测汞离子(Hg~(2+))。实验设计了一条茎部含有错配胸腺嘧啶(T)碱基对,两端分别标记芘分子的DNA探针。在Hg~(2+)存在下,探针分子通过形成T-Hg~(2+)-T结构以及γ-环糊精的协同作用,产生芘分子的二聚体荧光信号。在优化的实验条件下,传感体系的响应信号在Hg~(2+)浓度为0.5μM至3.0μM的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为0.3μM。此方法具有良好的选择性,同时基于芘分子二聚体荧光长寿命的特点,利用时间分辨技术,有望应用于复杂生物样品Hg~(2+)检测。(2)基于脱氧核酶(DNAzyme)免标记比色检测铅离子(Pb~(2+))。实验设计了一条包含DNAzyme以及富鸟嘌呤碱基(G)链的发夹型结构的核酸探针,通过Pb~(2+)作用后,将DNAzyme中底物链释放出来,形成G-四链体引发显色反应,通过吸收信号的响应来达到检测Pb~(2+)的目的。体系的响应信号在Pb~(2+)浓度为5nM至100nM的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可以达到3nM。此外,该方法还具有良好的选择性。(3)基于脱氧核酶免标记荧光检测铅离子。利用DNAzyme可以在Pb~(2+)的作用下,发生特异性的断裂以及SYBR Green I(SG)与双链DNA杂交体间的嵌入作用,使得互补配对的双链与单链DNA产生不同的荧光信号,对Pb~(2+)进行检测。体系的响应信号在Pb~(2+)浓度为1μM至8μM的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可以达到0.6μM。但该技术的缺陷或不足在于:(1)检测汞离子的DNA探针需要标记,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成本;(2)其检测效果很大程度上依赖DNA探针中双链的存在,而双链的形成需要增加前期退火步骤并严格控制检测体系,不利于应用于实验室之外的实际检测;(3)检测铅离子的探针中存在核糖腺嘌呤rA,这除了会增加合成成本外,还会增加探针的不稳定性,导致不易保存。
发明内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交通大学,未经上海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27018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