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活接头自动组装设备及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266772.5 | 申请日: | 2013-06-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3358124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0-23 |
发明(设计)人: | 田秀芝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联塑科技实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P21/00 | 分类号: | B23P21/00 |
代理公司: | 广州粤高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102 | 代理人: | 邱奕才 |
地址: | 528318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接头 自动 组装 设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管材生产设备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活接头自动组装设备及方法。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活接头是一种能方便安装拆卸的常用管道连接件,由本体、固定侧、密封圈以及螺丝侧四部分组成。目前,活接头的组装大多采用人工操作,通过压入旋紧进行组装,操作难度大,增加劳动强度,耗时费工,组装效率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降低劳动强度,提高组装效率的活接头自动组装设备。
本发明的进一步目的是提供一种降低劳动强度,提高组装效率的活接头自动组装方法。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活接头自动组装设备,包括机架,所述机架设有转盘、机械手和蓄料筒,所述转盘设有第一工位、第二工位和第三工位,所述机械手对应包括第一机械手、第二机械手和第三机械手,所述蓄料筒设于第三工位的一侧,所述第一机械手将本体装入第一工位,所述第二机械手在第二工位将固定侧压入本体,密封圈在蓄料筒自动压入,所述第三机械手在第三工位将密封圈压入螺丝侧并将螺丝侧旋入本体。
本发明能够对活接头自动组装,无需人工操作,均由设备完成,并且能够完成人工难以完成的操作,自动化程度高,降低劳动强度,省时省力,节约劳动力成本,并且保障生产安全,操作简便,提高组装效率。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机架设有第一振动盘、第二振动盘和第三振动盘,所述第一振动盘将本体振动排序,所述第二振动盘将固定侧振动排序,所述第三振动盘将螺丝侧振动排序。通过各振动盘将工件的本体、固定侧以及螺丝侧自动振动排序,以便机械手进行组装。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转盘设有第四工位,所述第四工位设有感应器件。在工件组装完成后,转盘旋转至第四工位,自动对组装后的工件进行检测。
优选地,所述转盘设有第五工位和第六工位,所述机械手对应包括第四机械手和第五机械手,所述第四机械手在第五工位移出不合格品,所述第五机械手在第六工位移出合格品。更优选地,所述第五工位的一侧设有不合格品箱,所述第六工位的一侧设有合格品箱。第四机械手自动将检测出的不合格品移出至不合格品箱,第五机械手自动将检测出的合格品移出至合格品箱。
更优选地,所述第一机械手、第二机械手、第四机械手和第五机械手包括步进马达、上气缸、下气缸和气夹,所述第三机械手包括步进马达、上气缸、下气缸、伺服马达和气夹。其中第三机械手能够保证定位精准,当螺丝侧旋入本体时,如果旋转不到位可自动退回重新旋入。
本发明同时还提供一种活接头自动组装方法,其使用上述的活接头自动组装设备,所述第一机械手将本体装入第一工位,所述第二机械手在第二工位将固定侧压入本体,密封圈在蓄料筒自动压入,所述第三机械手在第三工位将密封圈压入螺丝侧并将螺丝侧旋入本体。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依次包括以下步骤:
a、由第一机械手将本体装入第一工位;
b、转盘旋转至第二工位,由第二机械手将固定侧压入本体;
c、转盘旋转至第三工位,由第三机械手将密封圈压入螺丝侧并将螺丝侧旋入本体;
d、转盘旋转至第四工位,检测工件组装是否合格;
e、转盘旋转至第五工位,由第四机械手移出不合格品;
f、转盘旋转至第六工位,由第五机械手移出合格品。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能够对活接头自动组装,无需人工操作,均由设备完成,并且能够完成人工难以完成的操作,自动化程度高,降低劳动强度,省时省力,节约劳动力成本,并且保障生产安全,操作简便,提高组装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俯视图。
附图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为了更好说明实施例,附图某些部件会有省略、放大或缩小,并不代表实际产品的尺寸;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附图中某些公知结构及其说明可能省略是可以理解的。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联塑科技实业有限公司,未经广东联塑科技实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26677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三维测量划线机的水平臂结构
- 下一篇:抱轴箱解体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