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汽车发动机的进排气系统无效
申请号: | 201310260816.3 | 申请日: | 2013-06-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3306802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9-18 |
发明(设计)人: | 杨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欣领航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2B27/00 | 分类号: | F02B27/00;F02B31/04 |
代理公司: | 成都行之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20 | 代理人: | 谭新民 |
地址: | 610000 四川省成***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汽车发动机 排气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汽车发动机的进排气系统,具体是指一种汽车发动机的进排气系统。
背景技术
发动机是汽车的心脏,为汽车的行走提供动力,关系着汽车的动力性、经济性、环保性。简单来说,发动机就是一个能量转换机构,即将汽油、柴油或天然气的热能,通过在密封汽缸内燃烧气体膨胀,推动活塞作功,转变为机械能,这是发动机最基本的原理。发动机的所有结构都是为能量转换服务的,发动机伴随着汽车走过了100多年的历史,无论是在设计、制造、工艺还是在性能、控制方面都有很大的提高,但其基本原理仍然没有改变。这是一个富于创造的时代,那些发动机的设计者们,不断地将最新科技与发动机融为一体,把发动机变成一个复杂的机电一体化产品,使发动机性能达到近乎完善的程度,各世界著名汽车厂商也将发动机的性能作为竞争亮点,更加注重能源消耗、尾气排放等与环境保护相关的方面,从而使人们在悠闲的享受汽车文化的同时,也能保护环境、节约资源。涡轮发动机(Turbine engine,或常简称为Turbine)是一种利用旋转的机件自穿过它的流体中汲取动能的发动机形式,是内燃机的一种,常用作飞机与大型的船舶或车辆的发动机。目前,汽车的发动机在使用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问题:气体从进气管进入发动机内后和汽油颗粒混合燃烧,由于受到发动机内部结构的限制,存在一些气流死角,造成局部区域的燃气无法燃烧或者排出,导致整体的燃油效率低下;汽车的发动机在使用过程中是这样排气的:进入发动机的空气与汽油充分混合后被压然或者是点燃,进行快速的燃烧时气体体积急剧膨胀,压强变大,在排气冲程的时候开启排气阀门,高压高温的燃后废气被压入排气管,从烟囱排出,即:燃后废气的排出是依靠发动机内外的压强差进行的,动力是发动机内的压强,在此排气过程中,排气管的弯折处等结构容易造成气流死角,使得然后废气不易排出。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汽车发动机的进排气系统,解决目前的发动机内部燃烧受到发动机结构、排气管的限制,存在气流死角的问题,达到克服气流死角、燃气燃烧和排出不充分的目的,提高燃油的效率。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汽车发动机的进排气系统,包括发动机本体,发动机本体具有进气管、排气管,在所述进气管上安装有涡流进气结构,在所述排气管上安装有涡流排气系统。本发明采用在发动机本体的进气管上安装涡流进气结构,从而改进发动机的进气系统,利用涡流进气结构来解决发动机存在的内部气流死角问题,优化进气系统,提高燃油的效率;同时在发动机本体的排气管上安装排气系统,使涡流排气结构连接在发动机上,以涡流排气结构形成的涡流造成负压,吸附发动机内的燃后废气,可以避免气流死角的问题,解决燃气燃烧和排放不充分的问题,达到提高燃油效率的目的。
所述涡流进气结构包括小直径筒体、大直径筒体,小直径筒体与大直径筒体通过圆弧段连接,还包括套装在小直径筒体、大直径筒体内的小轴筒,小轴筒、小直径筒体、大直径筒体、以及圆弧段的轴线均在同一直线上,在小轴筒外侧安装有多个导流板,导流板、小轴筒、小直径筒体、大直径筒体形成多个螺旋通道。本发明由三段式筒体构成外壳作为气体流道的外部壳体,即:同轴的小直径筒体、大直径筒体、圆弧段,圆弧段作为小直径筒体与大直径筒体之间的连接件,在外壳内套装有一个小轴筒,小轴筒与外壳之间形成通道,小轴筒内部也形成通道,在小轴筒外部的通道内安装导流板,形成多个螺旋通道,使用时,将大直径筒体端与发动机的排气管路连接,小直径筒体端与发动机连接,进气部分划分成两个部分:一部分从小轴筒内部的通道进入发动机,另一部分经过小轴筒外部的螺旋通道进入到发动机,在这两部分气体中,由于小轴筒内径不变,其流经的气体速度前后一致,保持平衡状态,而流经螺旋通道的气体,由于从大直径筒体进入小直径筒体,其流经面积的缩小,必然导致气体的流速加快,在小直径筒体的出口处形成两种流动的气体:从小轴筒进入的稳定直向气流、从螺旋通道 进入的快速气体,其流向为直向气流的外部切线,两种不同流速、方向的气流共同作用形成涡流,气体在发动机内部的涡流会产生两个效果:将雾状汽油与进入的空气混合更加充分,同时也可以在燃烧后将燃烧后的废气全部带走,避免气流死角的问题,达到充分排出燃后气体的目的,提高了燃油的效率。
所述导流板均匀分布在小轴筒外侧。进一步讲,为了形成较稳定的涡流,导流板均匀分布在小轴筒外侧,导流板在小轴筒外侧按照阿基米德螺旋线的方式排布,形成阿基米德螺旋通道,较好的情况是,导流板的扭曲小于一个周期,即螺旋通道的进入方向和流出方向经过的角度小于360°,避免过长的流道对气流的阻挡作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欣领航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成都欣领航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26081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双控进气截止阀
- 下一篇:一种隧道通风施工用充气式隔离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