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驻车手控阀锁止解除机构有效
申请号: | 201310260230.7 | 申请日: | 2013-06-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3332179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0-02 |
发明(设计)人: | 张超;陈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T7/10 | 分类号: | B60T7/10 |
代理公司: | 北京维澳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252 | 代理人: | 王立民 |
地址: | 230022 ***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车手 控阀锁止 解除 机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驻车手控阀,尤其涉及驻车手控阀锁止解除机构。
背景技术
手控阀作为一种类开关功能阀,一般有三种功能:驻车制动、解除驻车制动、应急制动(可选)。其中为了防止误操作,需要设计一种开关锁止机构,打开锁止机构,可在三种状态下切换;防止在意外情况下误碰触到手控阀,而导致手控阀动作,使得行驶中忽然驻车、或在坡道上忽然解除驻车而产生安全风险。如图1、2所示,目前应用的锁止机构均为提拉式,通过操纵手柄(其中手柄与操纵杆及凸轮常连接)按照操纵方向推拉,可直接在行车与驻车之间进行切换。其中行车时处于图1中“行车”位置,驻车时按照A方向拉动操纵杆到驻车位置,此时锁止块76顺着固定安装座74的弧线,滑动到驻车位置时,锁止块76在弹簧力的作用下,卡入固定安装座74在驻车位置设置的卡槽中,形成驻车锁止。解除驻车时首先按照B的方向向上提拉提拉手柄73,使得与提拉手柄73连接的锁止块76脱离固定安装座74的卡槽;凸轮75在侧向复位簧的作用下带动操纵杆72及操纵手柄71复位到行车位置。制动压力的调节则通过上述操作中,通过凸轮75控制下端的阀体进行气压调节和开闭。
现有提拉式安全锁止机构存在如下缺点:操作不舒适、不流畅;外形具有局限性,与新开发车型的内饰风格协调性极差;为了满足操纵感和外观的平衡,提拉手柄和操纵手柄的外观造型受到一定的限制。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驻车手柄操纵不便、外观造型受限制等问题,本发明设计了一种按压式锁止解除机构,彻底改变操纵方式,达到了优化操纵舒适性、增加产品外观可设计性的目的。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驻车手控阀锁止解除机构,其包括:
操纵手柄,其内具有自边缘向内的第一盲孔和第二盲孔,所述第一盲孔和所述第二盲孔相交;
按钮,其置于所述第一盲孔内与所述操纵手柄移动副连接;
弹性元件,其沿所述按钮移动方向分别与所述按钮和所述操纵手柄固定连接;
拉杆,其置于所述第二盲孔内与所述操纵手柄移动副连接;
操纵杆,其与所述拉杆连接,其具有锁止块;
所述按钮具有支撑所述拉杆并与所述拉杆配合的配合面,所述按钮抵压所述弹性元件时,所述拉杆沿所述第二盲孔移动并将所述锁止块上提。
可选择的,所述第一盲孔与所述第二盲孔正交,所述配合面为倾斜面,所述拉杆具有与所述配合面配合的滚动轴承,所述滚动轴承能沿所述配合面上下滚动。
可选择的,所述第一盲孔与所述第二盲孔正交,所述配合面为倾斜面,所述拉杆具有与所述配合面配合的第二配合面,所述第二配合面与所述配合面相贴合。
可选择的,所述配合面的两端具有限位板。
可选择的,所述弹性元件为弹簧。
可选择的,所述按钮外端具有按钮帽。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通过手掌握住操纵手柄用拇指轻轻按压即可解除驻车锁止,外型、弧度、按钮力及行程均可根据客户手感需求进行设计调整;同时新结构从外型上看科技感较强,结构实现不复杂,可广泛用于各类气制动车型手控阀的开发;采用滚动轴承与配合面配合,滚动摩擦力小于滑动摩擦力,按钮的运动更容易带动拉杆运动,动作更流畅;采用第二配合面与配合面,保证足够的接触面积,动作更稳定。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的驻车手控阀锁止解除机构的剖面图;
图2为图1的左视图;
图3为本发明的驻车手控阀锁止解除机构的主视图;
图4为本发明的驻车手控阀锁止解除机构的立体图(操纵手柄未示出);
图5为本发明的驻车手控阀锁止解除机构的剖面图(滚动轴承与配合面);
图6为本发明的驻车手控阀锁止解除机构的剖面图(第二配合面与配合面)。
附图标记说明:
本发明:1-操纵手柄,11-第一盲孔,12-第二盲孔,2-按钮,21-配合面,22-限位板,23-按钮帽,3-弹性元件,4-拉杆,41-滚动轴承,42-第二配合面,43-销轴,5-操纵杆,51-锁止块,6-安装座,61-卡槽。
现有技术:71-操纵手柄,72-操纵杆,73-提拉手柄,74-固定安装座,75-凸轮,76-锁止块,77-卡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
如图3、4所示,驻车手控阀锁止解除机构包括:操纵手柄1、按钮2、弹性元件3、拉杆4、操纵杆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26023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硫酸钠型卤水六效蒸发生产盐硝的装置
- 下一篇:垂直度检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