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钢模覆砂浇铸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258579.7 | 申请日: | 2013-06-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3302254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9-18 |
发明(设计)人: | 祝成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祝成动力机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2D3/00 | 分类号: | B22D3/00;B22C9/06;B22C9/12;B22C9/08 |
代理公司: | 南京正联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243 | 代理人: | 郭俊玲 |
地址: | 242100***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钢模覆砂 浇铸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模具可以重复使用的钢模覆砂浇铸法。
背景技术
目前在金属浇铸的过程中,一般使用的模具都是开模后模具就不能再用了,再进行生产就必须重新准备模具,比如V法铸造、砂型铸造等。这样既使得生产时间延长,而且生产成本提高,而且模具对产品的影响很大,如果模具制造有瑕疵或者不合格就会直接导致产品不合格,增加次品率,所以需要寻找一种方法,使得模具可以重复使用,以提高效率,节省成本。
发明内容
本发明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的模具都不能重复使用,既延长了生产时间,而且提高了生产成本。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钢模覆砂浇铸法,包括以下步骤:
1)清理钢模:将钢模的上模和下模用高压气枪清理干净;
2)覆砂:通过一种钢模内侧覆砂模具分别在上模和下模的型腔内侧覆盖一层细砂,并通过加热定型,通过一种浇铸帽口覆砂模具在浇铸帽口内侧也覆盖一层细砂;
3)合模:在下模的相应位置放置砂芯和连接网板,再进行上下模的合模,合模后通过封箱胶将浇铸帽口粘接在上模上方,并且在浇铸帽口两侧安装定位销来对上下模进行定位,将上下模两侧的把手通过夹紧装置夹紧,将合模好的模具排成一列放置在传送轨道上,准备浇铸铁水;
4)熔铁水:通过中频炉熔铁水,并在铁水中加增碳剂和除砂剂;
5)浇铸:从中频炉中将铁水倒入钢包中,铁水温度为1550-1600℃,将铁水从浇铸帽口依次注入模具内,过程中添加孕育剂,直到铁水冲开模具上方的通气孔;
6)去浇铸帽口:静置2-5分钟后,将浇铸帽口去掉;
7)开模:将模具通过轨道传送到模具开模装置下方,通过一种钢模覆砂浇铸的开模起吊及翻转装置两侧的吊索吊住上模两侧的把手,将上模吊起实现开模,通过一种钢模覆砂浇铸的开模起吊及翻转装置两侧的吊索吊住下模两侧的把手,将下模吊起并翻转180°;
8)去砂:将上模带模芯通过轨道传送到去砂装置下方,通过去砂装置去模芯以及去砂,将翻转后的下模通过轨道传送到去砂装置下方,通过去砂装置去砂,再通过工人人工用刷子清理上模和下模的内腔,最后通过高压气枪清理上模和下模内残留的细砂。
本发明的一种钢模覆砂浇铸法是在金属型内腔周围覆上一层薄薄的型砂的一种铸造工艺方法,它是金属型铸造和壳型铸造两种方法的结合,获得的铸件具有尺寸精度高、机械性能好、节约人工、材料和设备、生产成本低等优点,而且钢模可以重复使用,提高工作效率。
其中,所述钢模内侧覆砂模具包括模具本体,在所述模具本体上设置有两排对称设置的模腔内芯,所述模腔内芯设置为12个,分两排对称设置,在所述模具本体的中间位置设置有浇注口,浇道与所述浇注口连接,并且所述浇道与两排对称设置的所述模腔内芯分别连接,所述浇道设置为对称的长条形,分别位于所述浇注口的两侧,并且位于两排所述模腔内芯之间,所述浇道与每个所述模腔内芯的一端相连,在所述浇注口的两侧还对称设置有定位销。利用钢模内侧覆砂模具对钢模内侧进行覆砂,在钢模内侧覆砂模具上采用一种长条形的浇道,位于两排模腔内芯之间,分别与每个模腔内芯的顶端相连,浇注口位于浇道的中间位置,结构合理,节省材料,而且有利于铁水的流动,便于充满钢模的模腔,减少气泡。
所述浇铸帽口覆砂模具包括工作台,在所述工作台上设置有呈矩阵排列的多个安装孔,在每个所述安装孔上均固定有模芯,所述模芯整体为圆台形,并在圆台形上方连接有一段圆柱形,在所述模芯外围设置有一圈均匀分布的挡柱,所述挡柱至少为3个,在所述模芯下方设置有电加热元件,所述电加热元件与固定在所述工作台下方的电源连接。通过模具来对浇铸帽口内侧进行覆砂,在通过电加热元件进行加热定型,不仅保证了浇铸帽口内侧覆砂厚度的均匀性,而且加热定型方便,可以通过一个步骤一次成型,节省人力物力,提高效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祝成动力机械有限公司,未经安徽祝成动力机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25857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