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消除加载中心点偏移的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310247113.7 | 申请日: | 2013-06-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3344484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0-09 |
发明(设计)人: | 陈建初;王思朝;张会;伍志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航空动力机械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1N3/02 | 分类号: | G01N3/02;G01N3/12 |
代理公司: | 北京康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40 | 代理人: | 吴贵明 |
地址: | 412002***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消除 加载 中心点 偏移 结构 | ||
1.一种消除加载中心点偏移的结构,包括液压伺服作动器(1)和试验工装(2),其中,所述液压伺服作动器(1)上设有轴承套(10),所述试验工装(2)上设有关节轴承(20),所述轴承套(10)穿过所述关节轴承(20)的轴承外圈后与所述关节轴承(20)相连,其特征在于,
所述结构还包括设置于所述液压伺服作动器(1)和所述试验工装(2)之间、用于使所述液压伺服作动器(1)的加载中心的位置与所述试验工装(2)的加载点的位置一致的柔性定位装置(4);
所述柔性定位装置(4)上开设有供所述轴承套(10)贯通的通道(400),所述通道(400)的中心线与所述关节轴承(20)的轴承外圈的轴线重合,且所述轴承套(10)穿过所述通道(400)时与所述通道(400)的内壁抵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消除加载中心点偏移的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柔性定位装置(4)包括两个柔性定位件(41),所述两个柔性定位件(41)均固设于所述试验工装(2)上、且关于所述关节轴承(20)的轴承外圈的轴线对称;
所述两个柔性定位件(41)之间的间隙形成所述通道(400)。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消除加载中心点偏移的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两个柔性定位件(41)的截面呈“L”型,包括安装部(411)和与所述安装部(411)垂直的限位部(412);
所述安装部(411)上加工有安装孔(413),螺栓或螺钉穿过所述安装孔(413)后把所述两个柔性定位件(41)固定于所述试验工装(2)上;
所述限位部(412)包括与所述安装部(411)相连的第一端、以及与所述第一端相对的第二端,两个所述限位部(412)的第二端之间的间隙形成所述通道(400)。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消除加载中心点偏移的结构,其特征在于,
两个所述限位部(412)的第二端均向下弯折且朝所述安装部(411)延伸。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消除加载中心点偏移的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两个柔性定位件(41)的材质为不锈钢。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消除加载中心点偏移的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液压伺服作动器(1)包括与之相连的载荷传感器(11),所述载荷传感器(11)的传动轴外套设有所述轴承套(10)。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消除加载中心点偏移的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试验工装(2)包括叉形件(21)和与所述叉形件(21)相连的试验件(22);
所述叉形件(21)上设有所述关节轴承(20),所述柔性定位装置(4)固设于所述叉形件(21)上。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消除加载中心点偏移的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叉形件(21)呈方体结构,包括与所述轴承套(10)相连的第一端,和与所述第一端相对的第二端;
所述两个柔性定位件(41)的安装部(411)的内侧分别与所述叉形件(21)的两个相对的侧壁抵接,所述两个柔性定位件(41)的限位部(412)的内侧与所述叉形件(21)的第一端的端面抵接,所述螺栓贯穿所述叉形件(21)的两个相对的侧壁后把所述两个柔性定位件(41)固定于所述叉形件(21)上;
所述试验件(22)通过与设置于所述叉形件(21)的第二端的螺纹件的配合与所述叉形件(21)相连。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消除加载中心点偏移的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叉形件(21)第一端的端面开设有用于容纳所述限位部(412)的第二端的容纳槽(21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航空动力机械研究所,未经中国航空动力机械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247113.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