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超厚精轧钢管管坯加工工艺在审
申请号: | 201310246935.3 | 申请日: | 2013-06-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3331578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0-02 |
发明(设计)人: | 陆坚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承中和高精度钢管制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P15/00 | 分类号: | B23P15/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品源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332 | 代理人: | 杨小双 |
地址: | 214100 江苏省无锡市惠山经济开发区***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超厚精 轧钢 管管 加工 工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有缝钢管加工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超厚的有缝精轧钢管管坯加工工艺。
背景技术
目前,传统的有缝精轧钢管因其焊接和成型工艺的缺陷,使制造的钢管的壁厚都较薄,一般都低于5㎜,造成其承压强度较低,这样势必降低影响其适用范围,不易于推广和应用。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超厚精轧钢管管坯加工工艺,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有缝精轧钢管存在的问题。
一种超厚精轧钢管管坯加工工艺,其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选料,原材料采用钢板的厚度为5.5~8.5㎜;
步骤二:开料纵切,通过放料机送料,并通过纵切机纵切;
步骤三:储料,采用螺旋活套机组进行储料;
步骤四:铣边,采用铣边机对钢板的两侧边进行双面铣削,使之达到要求的板宽,板边平行度和坡口形状;
步骤五:成型焊接,利用成型机使钢板形成开口的“0”形后对开口进行焊接;
步骤六:精加工,利用磨床对焊接后的钢管的两端进行精加工。
特别地,所述成型过程中,先采用预弯机板边预弯后,再通过成型机对预弯后的板材进行多次步进冲压。
特别地,所述焊接采用高频焊接,先对成型后的开口进行预焊接,然后再进行内、外焊接。
特别地,所述焊接过程中,在焊接钢管的同时进行冷却工序。
特别地,所述冷却工序采用水冷或风冷的任一种冷却方式。
特别地,所述精加工还包括对成型焊接后的钢管的内、外焊缝进行磨光。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所述的超厚精轧钢管管坯加工工艺能够用于生产壁厚为5~8㎜的超厚有缝钢管,提高了有缝钢管的适用范围,易于其推广和应用,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消费者的成本。
具体实施方式
为便于理解本发明,本发明列举实施例如下。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明了,所述实施例仅仅是帮助理解本发明,不应视为对本发明的具体限制。
实施例1,
一种超厚精轧钢管管坯加工工艺,其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选料,原材料采用钢板的厚度为5.5㎜;
步骤二:开料纵切,通过放料机送料,并通过纵切机纵切;
步骤三:储料,采用螺旋活套机组进行储料;
步骤四:铣边,采用铣边机对钢板的两侧边进行双面铣削,使之达到要求的板宽,板边平行度和坡口形状;
步骤五:成型焊接,先采用预弯机板边预弯后,再通过成型机对预弯后的板材进行多次步进冲压,使钢板形成开口的“0”形后对开口进行焊接;所述焊接采用高频焊接,先对成型后的开口进行预焊接,然后再进行内、外焊接,在焊接过程中,对钢管进行水冷却;
步骤六:精加工,对成型焊接后的钢管的内、外焊缝进行磨光,同时利用磨床对焊接后的钢管的两端进行精加工。
步骤七:最后对最终产品进行探伤和压力检测,最终产品的壁厚为5㎜。
实施例2
一种超厚精轧钢管管坯加工工艺,其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选料,原材料采用钢板的厚度为8.5㎜;
步骤二:开料纵切,通过放料机送料,并通过纵切机纵切;
步骤三:储料,采用螺旋活套机组进行储料;
步骤四:铣边,采用铣边机对钢板的两侧边进行双面铣削,使之达到要求的板宽,板边平行度和坡口形状;
步骤五:成型焊接,先采用预弯机板边预弯后,再通过成型机对预弯后的板材进行多次步进冲压,使钢板形成开口的“0”形后对开口进行焊接;所述焊接采用高频焊接,先对成型后的开口进行预焊接,然后再进行内、外焊接,在焊接过程中,对钢管进行水冷却;
步骤六:精加工,对成型焊接后的钢管的内、外焊缝进行磨光,同时利用磨床对焊接后的钢管的两端进行精加工。
步骤七:最后对最终产品进行探伤和压力检测,最终产品的壁厚为8㎜。
实施例3
一种超厚精轧钢管管坯加工工艺,其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选料,原材料采用钢板的厚度为7㎜;
步骤二:开料纵切,通过放料机送料,并通过纵切机纵切;
步骤三:储料,采用螺旋活套机组进行储料;
步骤四:铣边,采用铣边机对钢板的两侧边进行双面铣削,使之达到要求的板宽,板边平行度和坡口形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承中和高精度钢管制造有限公司,未经江苏承中和高精度钢管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24693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