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隧道掘进扇形转体施工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246831.2 | 申请日: | 2013-06-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3306681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9-18 |
发明(设计)人: | 戴兴民;董贤顺;郭建国;陈建;汪春生;马栋;郭秀琴;陈广亮;杨立伟;董君;周莉;郭希芹;戴兵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铁十六局集团地铁工程有限公司;中铁十六局集团有限公司;中铁十六局集团第四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D9/00 | 分类号: | E21D9/00 |
代理公司: | 北京纽乐康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11210 | 代理人: | 覃莉 |
地址: | 100023 北京市朝阳区***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隧道 掘进 扇形 转体 施工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建筑施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隧道掘进扇形转体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在地铁人行通道、风道等地下通道的施工过程中,通常会遇到隧道转折90度的急拐弯;北京地铁八号线美术馆车站就遇到多处;其中西北外挂设备间为满足通车要求,增设一处临时通风竖井,其主风道宽4.4m,高4.2m,在与风井开口处的次风道宽3.6m,高2.5m。
如果采用传统的隧道转折施工方法,施工工序见图5,其具体步骤是:1)开挖主隧道;2)衬砌主隧道(预留次隧道开口处);3)开挖次隧道;4)衬砌次隧道;为了满足次隧道开口工艺,需要对主隧道断面加大、加长,开口处需要设置加强环。
传统施工方法的缺陷是:传统的开挖方法只能先开挖主隧道,后开挖次隧道;不能解决因工期紧,主隧道一侧无法提供作业面,相反次隧道一侧竖井提升设备资源闲置,但又无法实施隧道开挖的矛盾。另外:传统的开挖方法其主隧道断面进行了使用功能不需要的加大加长、工序不连续、工期长,不能满足工期要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隧道掘进施工方法,以克服目前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不足。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隧道掘进扇形转体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开挖支护:首先进行扇形支护设计,扇形支护内侧半径应在1.5米以上,开挖过程控制净空尺寸在设计范围内,内侧格栅间距应在0.4米左右或以下;外侧格栅间距为0.6米~0.8米;外侧整榀格栅之间添加1~2片半榀格栅;添加半榀格栅的部位,纵向连接筋间距为0.5米左右,纵向连接筋上下排布置并与格栅焊接牢固;隧道开挖净空超过5.5m时,根据现场情况可选择设置中隔壁。对每一榀格栅进行编号,根据编号控制每一榀格栅的安装位置,根据格栅的安装位置控制开挖净空尺寸;以及
2)二次衬砌:衬砌模架按扇形布置,边墙设置曲线钢模板,衬砌模架的内侧间距为0.4米左右,外侧间距为0.6米~0.8米,衬砌模架的拱部模板采用木板,木板上表面铺设胶合板。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解决了拐折线隧道不能从另一端为作业面开挖、主隧道为了开口转折使其断面加大加长造成浪费、工序不连续、工期长的难题;其工艺流程简单、省工、省料、工期短、效率高;其产品线形美观,符合流体运动规律,经济、社会效益十分显著。
附图说明
下面根据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所述隧道掘进扇形转体施工方法的作业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A线的剖视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所述隧道掘进扇形转体施工方法的格栅布置图;
图4是图3中B-B线的剖视图;
图5是现有技术90度转折隧道的施工作业示意图。
图中:
1、开挖支护线;2、二次衬砌线;3、风道隔墙;4、设备间;5、风井;6、施工方向;7、整榀格栅;8、半榀格栅;9、连接筋;Ⅰ~Ⅳ、现有技术中施工工序的第一步至第四步。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4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一种隧道掘进扇形转体施工方法,其具体步骤如下:
1、开挖支护
在开挖之前对初期支护格栅布置进行设计,其要点是:曲线内侧半径宜≥1.5m;内侧格栅间距≈0.4m或尽量减小;外侧格栅间距0.6~0.8m(或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在外侧整榀格栅7之间添加1~2片半榀格栅8;其添加半榀格栅8的部位,纵向连接筋9间距≈0.5m予以加强,纵向连接筋9上下排布置,并与格栅焊接牢固;隧道开挖净空超过5.5m时,要考虑设置中隔壁;在开挖中严格控制净空尺寸,其要点是:对每一榀格栅进行编号,采用坐标法控制每一榀格栅的安装位置。
2、二次衬砌
衬砌模架按扇形布置,内侧间距≈0.4m,外侧间距0.6~0.8m;边墙设置曲线钢模板,竖向排列;拱部模板采用木板,木板上表面铺设胶合板,现场根据实际尺寸下料安设。其它操作方法均按成熟工艺施工。
本发明提供的隧道掘进扇形转体法施工方法,解决了拐折线隧道不能从另一端作业面开挖、主隧道为了开口断面加大加长造成浪费、工序不连续、工期长的难题。
本发明不局限于上述最佳实施方式,任何人在本发明的启示下都可得出其他各种形式的产品,但不论在其形状或结构上作任何变化,凡是具有与本申请相同或相近似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铁十六局集团地铁工程有限公司;中铁十六局集团有限公司;中铁十六局集团第四工程有限公司,未经中铁十六局集团地铁工程有限公司;中铁十六局集团有限公司;中铁十六局集团第四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24683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基于无损探伤探测机器零件或材料寿命的方法
- 下一篇:防盗安全拉紧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