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车辆电力控制设备和车辆电力控制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241650.0 | 申请日: | 2013-06-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3516012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1-15 |
发明(设计)人: | 鸣瀬诚 | 申请(专利权)人: |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2J7/00 | 分类号: | H02J7/00 |
代理公司: | 中原信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19 | 代理人: | 韩峰;孙志湧 |
地址: | 日本爱知***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车辆 电力 控制 设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车辆电力控制设备和一种用于车辆的电力控制方法,该车辆电力控制设备被设置有:充电端子,该充电端子用于将来自于车辆的外部的交流电源的电力存储到二次电池;和放电端子,该放电端子用于将电力供应到车辆外部的交流负载。
背景技术
近年来,被提供有二次电池(以下称为“机载二次电池”)的车辆,诸如使用发动机或者电动机的组合行驶的混合动力车辆,或者使用发动机行驶的电动车辆,正在继续得到普及,该二次电池存储要被供应到用作电源的电动机的电力(在本说明书中被简单地称为“电力”)。
这些种类的车辆中的一些被设置有车辆电力控制设备,该车辆电力控制设备能够从车辆外部的交流电(AC)电源对机载二次电池充电,并且将存储在机载二次电池中的电力供应到车辆外部的交流负载(日本专利申请公开No.2009-27811(JP2009-27811A)。AC电源是例如商用电源,并且AC负载是例如家用电器。
JP2009-27811A描述了能够被连接到AC电源或者车辆外部的AC负载的插头。此插头是能够被用于充电和放电的插头。通过在JP2009-27811A中描述的车辆电力控制设备,当车辆外部的AC电源被连接到插头时,来自于AC电源的AC电力被从插头输入,通过预定的逆变器被转换成直流(DC)电力,并且被充电到机载二次电池。而且,当车辆外部的AC负载被连接到插头时,被存储在机载二次电池中的电力通过预定的逆变器被转换成AC电力,并且然后被从插头供应到AC负载。
在JP2009-27811A中,如上所述,从车辆外部的AC电源输入电力的充电端子和将电力供应到车辆外部的AC负载的放电端子被形成有单个插头。充电端子和放电端子也能够被单独地形成。例如,已经提出使用与AC100V插口相同的形状的插口作为放电端子,并且使用能够被连接到AC100V插口的插头作为充电端子的理念(在下文中,此提议将被称为“提议示例”)。
在上述提议示例中,如果使用者将充电端子错误地连接到放电端子,则将建立循环,其中从机载二次电池放电的电力经由放电端子和充电端子被充电到机载二次电池。由于通过此循环发生的电力损坏将消耗被存储在机载二次电池中的电力。因此,需要能够检测这种不正确的连接,并且能够通知车辆的使用者。
发明内容
本发明在车辆电力控制设备和用于车辆的电力控制方法中实现下述,该车辆电力控制设备被设置有:充电端子,该充电端子用于将来自于车辆外部的交流电源的电力存储到二次电池;和放电端子,该放电端子用于将电力供应到车辆外部的交流负载。即,当充电端子被错误地连接到放电端子时使车辆使用者等等快速地意识到,并且当交流负载被正确地连接到放电端子时能够操作交流负载。
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涉及车辆电力控制设备,该车辆电力控制设备包括二次电池、充电端子、充电器、放电端子、电源、通知部、以及控制单元。充电端子能够被连接到预定的交流电源的供应端子。充电器被配置成将从充电端子输入的交流电力转换成直流电力,并且将该直流电力充电到二次电池。放电端子能够被连接到预定的交流负载的接收端子和充电端子。电源被配置成将来自于二次电池的直流电力转换成交流电力,并且从放电端子输出该交流电力。通知部被配置成执行指示充电端子被错误地连接到放电端子的通知操作。控制单元被配置成控制充电器、电源、以及通知部。控制单元被配置成:当控制单元检测到交流负载的接收端子或者充电端子被连接到放电端子,或者检测到交流电源的供应端子或者放电端子被连接到充电端子时,控制单元通过电源来使得从放电端子输出的交流电力的电压波动。另外,控制单元被配置成,当控制单元检测到被输入到充电端子的交流电力的电压以与从放电端子输出的交流电力的电压的波动方式相同的方式波动时,控制单元指示通知部执行通知操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未经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24165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