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包括具有四个和/或五个碳原子的烯烃的进料的直接转化方法,用于伴有汽油副产品生产的丙烯生产在审
申请号: | 201310238129.1 | 申请日: | 2005-12-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3333714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0-02 |
发明(设计)人: | V.考帕德;A.福雷斯蒂尔;S.拉科姆比;S.劳雷特 | 申请(专利权)人: | 法国石油公司 |
主分类号: | C10G69/12 | 分类号: | C10G69/12;C07C2/10;C07C4/06;C07C11/06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72001 | 代理人: | 林森 |
地址: | 法国吕埃*** | 国省代码: | 法国;FR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包括 具有 四个 五个 原子 烯烃 进料 直接 转化 方法 用于 伴有 汽油 副产品 生产 丙烯 | ||
本申请是申请号为200580043759.7、申请日为2005年12月13日、同题的专利申请的的分案申请。
发明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使包括烯烃的烃进料至少部分转化成丙烯的方法,该烯烃的碳数大部分都等于4或5,在本文其余部分中将被称为C4/C5馏分的馏分最通常来自FCC(流化床催化裂化)装置或蒸汽裂化装置。
术语FCC(流化床催化裂化)描述了沸点在约350℃以上的石油馏分例如减压馏分、任选的脱沥青油或常压渣油的流化床催化裂化方法。
在石油加工厂和蒸汽裂化装置中可得到大量的、通常过剩的C4/C5烯烃馏分。
但是,其在炼油设备中的再循环是有问题的:
-一方面,将其再循环来进行蒸汽裂化存在问题,因为轻质烯烃的产量低于石蜡馏分并且其形成焦炭的倾向比较高;以及
-另一方面,将其再循环来进行FCC(流化床催化裂化)需要采用更严格的条件或特定催化剂,这将显著改变FCC的作用。
根据本发明方法的进料可包括来自腔室或流化床炼焦装置、减粘装置或费托(Fischer-Tropsch)合成装置的C4/C5,或甚至更大的馏分。
该进料还可包括蒸汽裂化汽油的馏分。
总之,根据本发明方法的进料因此是C4/C5烯烃馏分,即通常是轻质烯烃进料,主要含有(即大于50%,优选至少60%)C4和/或C5烯烃,其最终蒸馏点(distillation point)通常低于320℃,最经常是低于250℃。通常,本发明的烯烃进料还包括高度不饱和的化合物,例如特别是具有4或5个碳原子的二烯烃(二烯)(特别是丁二烯)和少量可具有2-10个碳原子的乙炔化合物。
本发明主题的方法依次采用催化反应:选择性加氢、异构烯烃的低聚反应和正烯烃的低裂化(oligocracking)。
现有技术
-法国专利FR-B-2608595描述了将乙烯+正丁烯混合物转化成丙烯的复分解方法。
根据本发明方法不采用复分解,其避免了需要使用大量不同于C4和C5烯烃的(例如乙烯),当然该烯烃能够作为杂质存在,因此,不需要消耗大量高成本产品乙烯。此外,如果将其应用到蒸汽裂化现场,根据本发明的方法可能不仅不使用乙烯作为进料,而且生产出丙烯伴有的副产品乙烯。因为副产品乙烯的产量通常小于丙烯,这使其有可能提高蒸汽裂化装置中丙烯与乙烯的比率,这与市场趋势一致。
国际申请WO-A-01/04237中描述的方法是由轻质烯烃一步生产丙烯的另一种方法,其可被认为是利用含有ZSM-5沸石的催化剂的FCC方法的变型。该方法的典型操作条件是温度接近于600℃和压力为0.1-0.2MPa(1MPa=106Pa=10巴)。在这些条件下丙烯产量约为30%并且将未反应的C4和C5馏分再循环可增加到50%。该方法的缺点是从投资的观点来看流化床技术是昂贵的并且需要比较灵敏的方法控制。此外,其导致催化剂因为消耗而产生相当大的损失。
根据本发明的方法涉及另一类型的方法并且不使用FCC。
在单级低裂化(oligocracking)类方法中(即没有先前的C4/C5馏分低聚反应),还可提及一种论文“由低值烯烃生产丙烯”中所述的方法,该论文发表在日期为1999年5月的杂志“烃工程(Hydrocarbon Engineering)”中。这是一种固定床方法,其中催化剂是在蒸汽存在的条件下起作用的ZSM-5型沸石,温度为接近500℃并且压力为0.1-0.2MPa,报道的循环时间约等于1000小时,该催化剂在原位再生并且其总寿命,即其在完全再生之前在反应器中的使用时间长度,约为15个月。报道的丙烯产量约为40%;将未反应的C4和C5馏分再循环其可增至60%。
该方法使得有可能得到比较高的丙烯产量,但是需要采用大量蒸汽,这不是本发明中的情形,在那里烯烃上的理想分压水平可方便地得到。根据本发明方法没有从外面添加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法国石油公司,未经法国石油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23812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