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具有用于车辆牵引电池排气的主动舱室的冷却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310233425.2 | 申请日: | 2013-06-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3481768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1-01 |
发明(设计)人: | 杰苏斯·卡杜索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特全球技术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K11/06 | 分类号: | B60K11/06 |
代理公司: | 北京铭硕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86 | 代理人: | 郭鸿禧;冯敏 |
地址: | 美国密歇根*** | 国省代码: | 美国;US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具有 用于 车辆 牵引 电池 排气 主动 舱室 冷却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一种具有用于车辆牵引电池排气的主动舱室的冷却系统。
背景技术
电池在充电和放电期间会产生热,并且因为性能、燃料经济性和电池寿命的原因而可能需要使电池冷却。此外,电池可能会排放需要从乘客舱排出的电池单体气体。
可通过用于电池的单独的冷却系统来冷却混合动力电动车辆(HEV)或电动车辆或包括牵引电池的任何其他可选的能源车辆中的电池。其他的电池冷却系统可使用车舱空气来冷却电池或者使用气候控制系统的一部分来冷却电池。
在第8,047,318号美国专利中说明了电池冷却系统的一个示例。
发明内容
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车辆牵引电池冷却系统。所述电池冷却系统包括混合门,所述混合门至少在打开位置和关闭位置之间可运动,以选择用于冷却多个电池单体的引入空气的来源。控制器被配置成响应于检测到由电池单体排放的气体而命令混合门运动至打开位置。
在另一实施例中,当混合门处于打开位置时,引入空气的来源来自车辆外部。当混合门处于关闭位置时,引入空气的来源来自乘客舱。当混合门处于打开位置和关闭位置之间的位置时,引入空气的来源来自车辆外部和乘客舱。
在另一实施例中,电池冷却系统包括位于混合门下游的风扇。控制器被配置成响应于检测到由电池单体排放的气体而命令风扇转速增大。
在另一实施例中,电池冷却系统包括供气管,所述供气管被布置成将引入空气输送至围绕电池单体的电池室。
在另一实施例中,电池冷却系统包括排气管,所述排气管与电池室流体连通并从电池室延伸至车辆外部。
在另一实施例中,电池冷却系统包括空气吸入风扇,所述空气吸入风扇与电池单体流体连通,并被布置成从电池室吸入空气并输送离开电池室的空气。
在另一实施例中,控制器被配置成响应于检测到由电池单体排放的气体而命令空气吸入风扇转速增大。
在另一实施例中,电池冷却系统包括与电池冷却系统流体连通的气候控制系统。气候控制系统包括混合门和气候控制风扇。控制器被配置成响应于检测到由电池单体排放的气体而命令风扇转速增大。
在一个其他实施例中,提供一种车辆控制系统。所述车辆控制系统包括车辆牵引电池和与电池流体连通的冷却系统。控制器被配置成响应于检测到由电池单体排放的气体而命令冷却系统参数改变。
在一个其他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用于冷却车辆中的牵引电池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响应于检测到由电池单体排放的气体而命令冷却系统参数改变。
在一个其他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车辆。所述车辆包括:牵引电池;电池冷却系统,与电池流体连通;车舱气候控制管道系统,连接到电池冷却系统,包括混合门,所述混合门至少在打开位置和关闭位置之间可运动,以选择引入空气的来源;排气管,与电池流体连通,并从电池延伸至车辆外部;风扇,与电池流体连通,并被布置成通过排气管将空气从电池输送至车辆外部;控制器,被配置成响应于检测到由电池排放的气体而命令气候控制管道系统参数改变并命令风扇转速增大,以将离开电池的空气输送至车辆外部。
命令气候控制管道系统参数改变的操作包括命令混合门运动至打开位置。
风扇位于混合门的下游,其中,命令气候控制管道系统参数改变的操作包括命令风扇转速增大。
风扇还包括空气吸入风扇,所述空气吸入风扇位于电池的下游并与电池流体连通,以从电池吸入空气并将离开电池的空气排放至车辆外部。
风扇还包括空气推进风扇,所述空气推进风扇位于电池的上游并与电池流体连通,以朝向电池推进空气并将离开电池的空气排放至车辆外部。
在一个其他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用于冷却车辆中的牵引电池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响应于检测到由电池排放的气体而命令车舱气候控制系统参数改变。
命令车舱气候控制系统参数改变的操作还包括:命令混合门运动至打开位置,以将空气从车辆外部输送至电池冷却系统。
命令车舱气候控制系统参数改变的操作还包括:命令位于混合门下游的风扇转速增大,以将空气从车辆外部输送至电池冷却系统。
命令车舱气候控制系统参数改变的操作还包括:命令与电池流体连通的风扇转速增大,其中,所述风扇将空气从电池室输送至车辆外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特全球技术公司,未经福特全球技术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23342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