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新型永磁无刷直流电动机及其控制方法和控制电路无效
申请号: | 201310233235.0 | 申请日: | 2013-06-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3312106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9-18 |
发明(设计)人: | 陆静平;梁庆辉;蒋达;张传红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西大学 |
主分类号: | H02K29/08 | 分类号: | H02K29/08;H02P6/08;H02P6/16 |
代理公司: | 广西南宁公平专利事务所有限责任公司 45104 | 代理人: | 杨立华 |
地址: | 530004 广西***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新型 永磁 直流电动机 及其 控制 方法 控制电路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永磁无刷直流电动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型永磁无刷直流电动机及其控制方法和控制电路。
背景技术
直流电动机具有调速性能好、运行效率高、起动转矩大、过载能力强、动态特性好等诸多优点,因此在家用电器、电动工具、医疗器械、汽车和计算机外围设备等方面得到了广泛应用。但是,由于直流电动机结构上存在电刷和换向器这一致命弱点,给实际应用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具体表现为:结构复杂,限制了电动机体积和重量的进一步缩小;电刷与换向器的存在使得可靠性降低,故障多,寿命短;机械式电流换向过程中容易产生换向火花,不仅容易损伤换向器表面,而且限制了永磁直流电动机在某些场合的应用。
永磁无刷直流电动机采用了位置传感器和电子开关变换器替代电刷和换向器,既保持了传统直流电机的优良特性又具有交流电机的结构简单、运行可靠、寿命长的优点。正是由于永磁无刷直流电动机表现出的优异性能,使得世界上许多科研机构和公司都投入到该技术领域中,使无刷直流电机技术得到快速发展,并在电驱动系统、交流伺服驱动系统、光电一体化、家电产品等方面得到广泛应用。然而,永磁无刷直流电机也存在许多不足和缺陷,其中,最突出的问题是:换相转矩脉动大,特别在低速时,情况更严重,这直接降低了电力传动系统特性和驱动系统的可靠性,并带来振动、谐振、噪音等问题;此外,其调速性能和机械性能也无法与直流电动机相比。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换相转矩脉动较小且结构简单、易于维护的新型永磁无刷直流电动机及其控制方法和控制电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新型永磁无刷直流电动机,包括转子、定子、单相定子绕组和多个转子位置传感器,定子设置在转子外,单相定子绕组设置在定子上;转子包括非磁性转子体和嵌套在其外的转子铁心,转子铁心上嵌套有至少一对永磁体;单相定子绕组以叠绕组的形式均匀设置在定子圆周的内表面上;转子位置传感器的数目与一对磁极所对应的线圈元件数目相同,转子位置传感器设置在单相定子绕组外对应每个线圈元件的中心,且每个线圈元件的引出线分别接到电子换向电路的中点上。电动机线圈元件内的电流通过转子位置传感器和电子换向电路而不是通过机械换向器换向,当电动机工作时,电枢绕组内的电流按线圈元件顺序换向。
永磁体嵌套在转子铁心中且沿其圆周均匀设置。
一对磁极所对应的线圈元件数目至少为3。
一对磁极所对应的线圈元件数目为奇数,奇数时转矩脉动要小于线圈元件数目为偶数时。
上述新型永磁无刷直流电动机的控制方法,控制器根据转子位置传感器的电平信号控制各个线圈元件的电流方向,使电枢绕组内的电流按线圈元件顺序换向。通过此种控制方式,使磁极磁场与电枢磁场始终处于正交状态,从而有效削弱转矩脉动。
上述新型永磁无刷直流电动机的控制电路(桥式控制电路),主要包括控制器、自举电路和绕组电路,绕组电路通过自举电路接入控制器;绕组电路主要包括单相定子绕组,单相定子绕组以叠绕组的形式均匀设置在定子圆周的内表面上,且每个线圈元件的引出线分别接到电子换向电路的中点上。
针对现有永磁无刷直流电机换相转矩脉动大的问题,发明人将单相定子绕组以叠绕组的形式均匀设置在定子圆周的内表面上,且每个线圈元件的引出线分别接到电子换向电路的中点上,控制器根据转子位置传感器的电平信号控制各个线圈元件的电流方向,使电枢绕组内的电流按线圈元件顺序换向,使磁极磁场与电枢磁场始终处于正交状态,从而有效削弱转矩脉动。由于本发明包括一个电枢绕组,电枢绕组的线圈元件数远大于无刷直流电动机的相数,因此电流换向角度小,换向产生的转矩脉动远小于无刷直流电动机的换相转矩脉动。同时,转子位置传感器和电子换向电路代替机械换向器和碳刷,结构简单,易于维护。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新型永磁无刷直流电动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新型永磁无刷直流电动机(1极对6槽)中叠绕组的展开图。
图3是本发明新型永磁无刷直流电动机(1极对6槽)中控制电路示意图。
图中:1定子,2转子位置传感器,3单相定子绕组,4转子铁心,5非磁性转子体,6永磁体,7线圈元件,8引出线,9控制器,10自举电路。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西大学,未经广西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23323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