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快速检测猕猴桃软腐病原菌Botryosphaeria dothidea的特异性引物及其检测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233134.3 | 申请日: | 2013-06-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3509856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1-15 |
发明(设计)人: | 龚国淑;何书婷;周游;徐文俊;张敏;陈华保;唐贵婷;叶梦萍;彭丹丹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农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C12Q1/68 | 分类号: | C12Q1/68;C12N15/11;C12R1/645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合道英联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44309 | 代理人: | 廉红果 |
地址: | 625000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快速 检测 猕猴桃 软腐 病原菌 botryosphaeria dothidea 特异性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植物病原真菌的检测方法,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快速检测猕猴桃软腐病原菌Botryosphaeria dothidea的特异性引物及其检测方法,用于快速、准确地对猕猴桃果实中是否存在猕猴桃软腐病原菌进行检测。
背景技术
果实采后腐烂是一个全球性问题,在世界范围内新鲜水果贮藏过程中有25%~30%以上因腐烂变质而不能利用。果实采后腐烂原因主要是果实在采后加工、运输、贮存以及销售过程中,由病原菌侵染所致。随着我国水果产业的发展,种植面积的扩大,采后水果腐烂逐步得到重视。但是由于采前病害防治不彻底以及贮运技术的落后,使得采后水果腐烂的情况日益加剧。
猕猴桃采后贮藏期病害有软腐病、蒂腐病、青霉病,目前鉴定出的病原菌为:Botryosphaeria dothidea、Phomopsissp.、Botrytis cinerea与Penicillium italicum。这些病菌大多通过伤口侵入果实,导致贮运期间果实大规模腐烂,一般发病率在20%左右,严重时能达到50%。其中由于猕猴桃软腐病在贮藏期传染速度极快,潜伏期短,危害也最为严重。Cryptosporiopsis、Diaporthe、Cylindrocarpon、Phoma、Botrytis、Alternaria、Mucor和Sclerotinia等属真菌都曾被报道与猕猴桃软腐病相关,但均未用柯赫氏法则来验证这些真菌是否是猕猴桃软腐病的病原菌。目前只有Phomopsissp.与Botryosphaeria dothidea已被证实是引起猕猴桃软腐病的病原,但Phomopsissp.只能通过伤口侵染猕猴桃,而B. dothidea则可直接从果皮侵入到猕猴桃果实中。由B. dothidea引起的猕猴桃软腐病十分普遍,在中国、新西兰、韩国及日本等国均有报道。猕猴桃果实感染软腐病原菌(B. dothidea)后,发病部位初期呈圆形,病斑中央褐色,病健交界处呈暗绿色。病斑表面无凹陷,用手按压,明显感觉病部果肉变软,果实其他部分组织随着发病进程迅速变软。发病后期病部产生白色菌丝,病部有组织液渗出。剥开皮层可见病部果肉变黄且病健交界处呈水渍状,中间常有乳白色至浅粉红色的锥形腐烂。果实在发病后7~9 d内可导致整个果实完全腐烂。
由于猕猴桃软腐病发病快,一旦发病则极难防治,容易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所以,病原的快速鉴定和检测可为病害的正确诊断和早期防治提供参考。传统的检测方法主要依靠菌落形态,发病症状等方法进行,不能快速、准确地检测到病原菌的存在,从而导致病害的误诊和防治延误。虽然利用分子序列比对来鉴定病原物是一种可靠的方法,但从病原菌的培养到PCR扩增产物送出测序以及序列信息返回需要一定周期。这对于传染速度快且危害严重的软腐病来说,需要寻找更加快速准确的方法。利用种特异性引物检测病原菌具有快速、准确的优点,已经为病害的诊断和早治提供了很多成功的事例。
Ni 和 Yang 等人于2012年发表一对基于内转录间隔区(The ribosomal 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s, ITS)的Fusicoccum aesculi(Botryosphaeria dothidea 的无性态)特异性引物Bd318F/Bd318R,但是使用NCBI基因库的BLAST功能验证引物特异性结果表明,其E value(代表被比对的两个序列不相关的可能性,E value越低,引物特异性越高)高达28,引物特异性非常低。并且Bd318F/Bd318R引物需要巢式PCR反应体系,因此,其便利性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快速检测猕猴桃软腐病原菌Botryosphaeria dothidea的特异性引物及其检测方法,主要解决现有的技术手段无法快速、准确地检测出猕猴桃中是否存在猕猴桃软腐病原菌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用于快速检测猕猴桃软腐病原菌Botryosphaeria dothidea的特异性引物,包括一组引物BZY-1和BZY-2,其中,BZY-1为正向引物,BZY-2为反向引物,二者的序列分别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农业大学,未经四川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23313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侧开门式排气风机
- 下一篇:环冷机余热发电烟气负压自补偿密封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