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应用双离子束镀膜技术在W表面制备W-Cr合金层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232469.3 | 申请日: | 2013-06-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3498127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1-08 |
发明(设计)人: | 苟成玲;冯红丽;朱开贵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
主分类号: | C23C14/34 | 分类号: | C23C14/34;C23C14/1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191***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应用 离子束 镀膜 技术 表面 制备 cr 合金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托卡马克装置第一壁材料的研究、双离子镀膜技术和制作W-Cr合金层的方法,尤其是一种用双离子束镀膜法在W表面制备W-Cr合金层的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得到W-Cr合金层或采用磁控溅射法,或采用离子注入法。
磁控溅射法,一种是以任意的基片作为基底,以W-Cr合金靶作为溅射靶材,另一种是用W基做基底,Cr靶做靶材。这种溅射法有许多的不足之处。第一种方式,对合金靶材的制作均匀性,致密性要求很高,但是因为W-Cr合金元素相容性不是很强,所以制得的合金均匀性一般都不是很好。磁控溅射的溅射源是Ar离子束流,能量不是很高,相应的打出的靶原子的动能也不会很大,这样,得到的膜层对基底的附着性能低,容易脱落,不利于合金层的形成,影响实验效果。
离子注入法,把Cr粒子束注入到W基中,因W的硬度较大,致密度较高,注入法要求的能量较高,对注入设备的要求也就高了许多,而且重粒子注入费用高,对科研费用要求较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双离子束镀膜法在W表面制备W-Cr合金层的方法,以消除上面所述的缺点。这种方法得到的膜层与基片的结合强度大,附着性能好,而且在膜与基片的界面处有合金层的形成。
本发明的另一个优点是费用低,操作简单,只需把基片和靶材放到固定 的位置,设好参数和时间,就能完成。
本发明制得的W-Cr合金层,晶粒粒度小,晶粒间结合紧密,有效的阻止了W表面晶界的形成,同时,对在H等离子体辐照下W中H的滞留起泡行为及其他辐照损伤的产生起到很好的阻止作用。
附图说明
本发明将通过例子并参照附图的方式说明:
图1是双离子束镀膜过程示意图,展示W基Cr靶材形成W-Cr合金层的过程。示意图中每个标号对应的名称如下:
1-辅助溅射Ar离子源, 2-主溅射Ar离子源, 3-Cr靶材,
4-样品台, 5-W基片, 6-Ar离子溅射源,
7-真空室
具体实施方式
本说明书中公开的所有特征,或公开的所有方法或过程中的步骤,除了互相排斥的特征和/或步骤以外,均可以以任何方式组合。
本说明书(包括任何附加权利要求、摘要)中公开的任一特征,除非特别叙述,均可被其他等效或具有类似目的的替代特征加以替换。即,除非特别叙述,每个特征只是一系列等效或类似特征中的一个例子而已。
本发明并不局限于前述的具体实施方式。本发明扩展到任何在本说明书中披露的新特征或任何新的组合,以及披露的任一新的方法或过程的步骤或任何新的组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未经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23246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