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多壁碳纳米管负载磷酸银可见光光催化剂的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232340.2 | 申请日: | 2013-06-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3301860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9-18 |
发明(设计)人: | 李忠玉;刘波;任晓露;徐松 | 申请(专利权)人: | 常州大学 |
主分类号: | B01J27/18 | 分类号: | B01J27/18 |
代理公司: | 南京经纬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2200 | 代理人: | 楼高潮 |
地址: | 213164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多壁碳 纳米 负载 磷酸 可见光 光催化剂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涉及一种多壁碳纳米管负载磷酸银可见光光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属于纳米材料制备领域。
背景技术
社会的快速发展使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和提高,但是伴随而来的环境污染问题也严重影响到了人们赖以生存的环境。现如今环境污染已经成为人类生存和生活中一个最为严重的问题之一。近年来发展起来的光催化技术是一项绿色的净化环境技术,利用光催化剂,在紫外或可见光照射下可以将有机污染物完全矿化。因此光催化技术在环境治理方面得到了普遍的关注,尤其对于光催化材料的研究开发,已成为目前国内外研究的热点。然而大部分传统的光催化剂只能吸收紫外线,例如二氧化钛,钛酸锶等。而在太阳光谱中紫外光的占有率不到5%,波长为400-750nm的可见光占到43%左右。因此,为了有效地利用太阳光,研究在可见光下具有高效光催化活性的光催化材料就非常有意义。具有可见光响应的光催化剂主要有两类:一类是对传统的紫外光催化剂进行修饰改性,如金属掺杂,非金属掺杂,半导体耦合,染料敏化等;另一类是探索或设计新型的光催化剂,如多金属氧化物,固溶体和有机半导体等。
大部分含银氧化物都具有可见光吸收性能,近年来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含银氧化物的价带往往是由Ag3d和O2p的杂化轨道构成,这使含银氧化物的价带上移而高于正常氧化物半导体的价带。因此许多含银氧化物能吸收可见光,并已被广泛应用于光催化分解有机污染物中。2010年5月Ye jinhua课题组在nature materials上报到磷酸银是一种新型的、高效的光催化材料,它在可见光分解水和染料降解中展现了很好的性能,其光催化效率比目前可见光催化剂还要高数十倍,但是其稳定性存在问题。
而怎样制备光催化性能好且又稳定的磷酸银,是一种新型的研究课题。专利CN102701173采用植酸为软模版可控合成纳米磷酸银晶体,用植酸制备的纳米粒子具有较小的粒子半径,但是在用水和乙醇清洗的过程中,很难将产物中植酸等有机物清洗干净,这些附着在磷酸银纳米粒子表面的有机物导致了纳米粒子的大面积团聚粘连,最终影响了其比表面积。而且磷酸银纳米粒子外围存在着含有大量的疏水基团的包裹层,致使磷酸银纳米粒子的界面性质从亲水性转为疏水性。而在RhB降解试验中对光催化剂的水溶性要求较高,因而用此方法制备的磷酸银对RhB的降解效果较差。专利CN102718201A中指出,先制备醋酸银,再有醋酸银制备磷酸银。磁力搅拌下,在硝酸银溶液中滴加醋酸钠,滴加完毕再滴加磷酸二氢钾,三者物质的量之比为2:3:1,所得沉淀物冷冻干燥。此方法条件复杂,反应步数较多,制备样品的比表面积小,不适宜工业化生产。因此如何制备比表面积大,降解效果好的磷酸银、如何利用磷酸银高效的催化活性来构建复合材料,以便更好地降解有机污染物正是本专利要研究的内容。
由于碳纳米管拥有纳米级管腔结构、较高的长径比(直径为几十纳米以内,长度为几微米到几百微米)、较大的比表面积、表面能和表面结合能及类石墨的多层管壁结构,能够吸附和填充颗粒,而且化学稳定性较好,所以在催化剂载体方面有着很好的应用前景。碳纳米管负载磷酸银型的催化剂可最大程度地提高活性组分的比表面积,这样不但解决了常规催化剂的比表面积小、催化活性低的难题,而且也消除了纯纳米级催化剂粉末易团聚带来的麻烦。由于多壁碳纳米管易制备,而且此复合材料制作工艺简单,条件温和,操作容易,有利于生产实践的广泛应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了克服上述不足,提供了多壁碳纳米管负载磷酸银可见光光催化剂的制备方法
多壁碳纳米管负载磷酸银可见光光催化剂的制备方法,按照下述步骤进行:
(1)多壁碳纳米管的纯化
将质量比为45~85:1的浓酸与多壁碳纳米管(市售,清华富士康纳米科技中心)混合后加入到250ml锥形瓶中,超声分散1~2h。然后把超声后的样品注入250ml三口烧瓶内,置于加热套上,一定温度下磁力搅拌并回流4~12h。回流后冷却至室温,并用去离子水和无水乙醇反复清洗,直至中性,所得黑色样品置干燥箱中在100℃干燥后,即得到纯化后的多壁碳纳米管。
(2)银氨辅助法制备磷酸银立方晶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常州大学,未经常州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23234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