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果聚糖、其中间体、制备方法及用途有效
申请号: | 201310227197.8 | 申请日: | 2013-06-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4231009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7-04 |
发明(设计)人: | 林峰;卢锐;徐秋龙;陈建丽;韩金娥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医药工业研究院;中国医药工业研究总院 |
主分类号: | C07H3/04 | 分类号: | C07H3/04;C07H3/06;C07H1/00;C07H13/06;C07H13/02;C07H13/00;C08B37/00;A61P35/00 |
代理公司: | 上海弼兴律师事务所31283 | 代理人: | 朱水平,王卫彬 |
地址: | 200040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聚糖 中间体 制备 方法 用途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果聚糖、其中间体、制备方法及用途。
背景技术
果聚糖(Fructan)是由果糖组成的线型或分支型的多聚体。自然界的果聚糖是约15%的被子植物的重要贮藏碳水化合物,且普遍是由呋喃型的果糖单糖通过β键聚合而成。自然界中的果糖苷主要以呋喃型的形式出现,大多数的合成方法也是关于呋喃型果糖苷的,关于吡喃型果糖苷的合成却很少。然而,一些吡喃型果糖苷已经显示了具有较好的生物和药理活性。例如,妥泰(1)为最受欢迎的抗惊厥药,其2008年的销售额达到了27亿美元。而2011年从中药中分离出来的正丁基β-D-果糖苷(2)报导具有显著的胃癌的抑制活性。
目前文献报道中还没有一种普遍适用而有效的吡喃果糖苷的合成方法。2005年,Eisuke Kaji等报导了吡喃寡聚果糖的合成。他们合成了一系列吡喃果糖给体和受体,如下所示:
吡喃果糖给体的合成
合成的果糖给体包括氟苷F-8、Schimdt给体F-9、1-丙烯基苷F-13,1,2-亚硫酸苷F-11和1,2-碳酸苷F-12。化合物F-7为一个关键中间体,通过F-7合成氟苷F-8的产率为82%,而做成Schimdt给体F-9和溴苷F-10由于结构不稳定产率不到25%,而生成1,2-碳酸苷F-12的产率则有42%。
吡喃果聚二糖可以通过吡喃单糖给体和吡喃单糖受体在催化剂作用下进行糖苷化得到。
R为稳定的保护基,如Bz,Bn等
R‘为易离去保护基,如Ac,MOM等
D为异头位做成给体部分,如F等
吡喃果聚二糖合成的通式
由于果糖Schimdt给体和溴苷的不稳定性导致其无法应用于糖苷的合成,Eisuke kaji等评估了氟苷、1,2-亚硫酸苷和1,2-碳酸苷的给体活性,给体通过β(2→1)糖苷键形成吡喃果聚二糖,其中F苷为最优的给体,但合成二糖的收率仅为57%。
目前文献报道的二糖给体制备和糖苷化的最优结果见于文献Heterocycle,产率分别仅为34%和20%,即由二糖制备三糖的产率仅为7%,不具备合成应用价值,所以后续的寡聚果糖(四糖,五糖等)合成未见文献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吡喃果糖苷的制备方法产率较低,适用范围较小,反应条件苛刻,寡聚果糖的给体制备产率低等缺陷,而提供一种果聚糖、其中间体和糖苷化给体、制备方法及用途。本发明的果聚糖具有较好的抗肿瘤活性,且其制备条件温和,产率较高。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果聚糖I,其结构如下:
其中,n=0~14(优选0~9)。
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果聚糖I的制备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在有机溶剂中,在碱性试剂的作用下,将化合物II进行脱保护基反应,得到化合物I即可;
其中,n=0~14,m=5~18;R3、R4、Rm为相同或者不相同的酰基。
所述的n优选0~9。
所述的酰基选自C1-C6酰基、苯甲酰基或苯环的4位上被羟基、卤素、C1-C6烷基或C1-C6烷氧基取代的苯甲酰基,优选乙酰基、苯甲酰基。
所述的脱保护基反应可为本领域常规的脱羟基保护基反应,本发明特别优选以下反应条件:
所述的有机溶剂优选二氯甲烷、丙酮、甲醇、乙醇和四氢呋喃中的一种或两种;所述的溶剂的用量为不影响反应的进行即可,一般为10ml/g化合物II。所述的碱性试剂优选NaOH、KOH、甲醇钠、乙醇钠或叔丁醇钠。所述的碱性试剂与化合物II的摩尔比值优选0.02~0.5。所述的脱保护基反应的温度优选10~30℃。所述的脱保护基反应的进程可通过HPLC或TLC进行监控,一般以化合物II消失时作为反应的终点。反应结束后,所述的化合物I还可通过后处理步骤进一步纯化。所述的后处理步骤优选经柱层析即可。所述的柱层析的步骤和条件均可按本领域常规进行选择。
在果聚糖I的制备方法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医药工业研究院;中国医药工业研究总院,未经上海医药工业研究院;中国医药工业研究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22719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ckmb在毕赤酵母中的表达和制备
- 下一篇:光学活性氧化玫瑰的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