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钾长石尾矿免烧砖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226637.8 | 申请日: | 2013-06-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3319143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9-25 |
发明(设计)人: | 黄焱球;唐红平;杜海威;秦海娜;奉伟;李珍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
主分类号: | C04B28/26 | 分类号: | C04B28/26;C04B18/12 |
代理公司: | 湖北武汉永嘉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2102 | 代理人: | 唐万荣 |
地址: | 430074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长石 尾矿 免烧砖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建筑材料和环保领域,涉及一种钾长石尾矿免烧砖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尾矿是矿物选取有用成分后的废弃物。尾矿堆存不仅占用大量土地,也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我国目前有大约400-500个尾矿库,修建和维护尾矿库不仅成本很高,而且存在安全隐患。钾长石尾矿以石英矿物为主体,含有少量其它矿物,因而该尾矿也是一种资源。利用钾长石尾矿制备免烧砖,是处理该尾矿有效途径之一,既有社会效益,也有经济效益。
传统粘土砖是一种烧结砖,由于存在挖土毁田的问题,而且能耗高,因此传统的实心粘土砖已被国家禁止使用。开发利用尾矿、废渣免烧砖,不仅可解决尾矿、废渣的处理问题,而且对节能减排、保护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免烧砖主要以固体废弃物为原料,包括煤矸石、粉煤灰、冶炼渣、赤泥、尾矿、淤泥、城市垃圾等,以水泥、石灰或者水玻璃等为粘结剂。目前利用尾矿制备免烧砖的工艺过程为:以尾矿为主要原料,加入一定量的粗骨料和胶凝材料,混合均匀后模压或挤出成型,成型后常需蒸压养护,再进行常温养护。利用尾矿制备免烧砖,原料成本低、制备工艺简单,既能够将尾矿资源再利用,也可以解决尾矿的环境污染问题。但现阶段尾矿免烧砖的制备中仍存在一些问题:采用石灰、水泥和水玻璃等为胶凝材料,尾矿或者固体废料需进行高温煅烧活化,不仅增加能耗,也增加了免烧砖的生产成本,而且原料煅烧活化过程中也存在废气排放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制备工艺简单、生产成本低的钾长石尾矿免烧砖及其制备方法。
一种钾长石尾矿免烧砖,各组分及其质量百分比为:钾长石尾矿85~90%,水玻璃8~12%,碱性激活剂0.8~2%,化学活化剂0.4~1%。
制备上述钾长石尾矿免烧砖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钾长石尾矿筛分:称取钾长石尾矿,对钾长石尾矿进行筛分,粒度在100目筛上的颗粒作为粗骨料,粒度100目筛下的颗粒进一步细磨至250目筛下,作为细骨料;其中粗骨料占钾长石尾矿总质量25~35%(Wt%),细骨料占钾长石尾矿总质量65~75%(Wt%);
(2)钾长石尾矿活化:首先将粗骨料和细骨料按上述质量百分比混合均匀;然后称取化学活化剂,溶于水,制成质量分数为14~25%的化学活化剂溶液,加入到粗骨料和细骨料的混合物中,混合均匀,在20~30℃条件下放置24小时活化,得到活化后的钾长石尾矿;
(3)混料搅拌:称取水玻璃和碱性激活剂,首先将碱性激活剂溶于水,制成14~25%的碱性激活剂溶液,再加入活化后的钾长石尾矿和水玻璃混合搅拌均匀,得到搅拌好的原材料;
(4)成型:将搅拌好的原材料模压成型,成型压力为25~35MPa;
(5)养护:将上述成型的砖坯放置于湿度大于80%、及温度为25~40℃条件下养护,养护时间为1~7天,然后再转移到自然养护至28天,即得到免烧砖成品。
上述方案中,步骤(1)所述钾长石尾矿筛分的优选方案为:将粒径为40~60目的颗粒作为粗骨料,其余颗粒细磨至250目筛下,作为细骨料。
上述方案中,所述化学活化剂为氢氧化钾、氢氧化钠、氢氧化锂、碳酸钠、碳酸氢钠、乙酸钾、乙酸钠、草酸钾、草酸钠中的一种或几种按任意配比的混合,钾长石尾矿所含的钾元素和钠元素经化学活化剂活化后被激活,在聚合反应过程中可以起促进聚合反应的作用。
上述方案中,所述碱性激活剂为KOH、NaOH、Na2CO3中的一种或两种按任意配比的混合。
上述方案中,所述钾长石尾矿的化学成分按质量百分比为:SiO265~75%,Al2O310~20%,CaO0~2%,K2O0.1~7%,Na2O1~4%,MgO0~1%,Fe2O3+FeO0~1%,P2O50~1%,烧失量为0~1%。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1)本发明利用钾长石尾矿作为主要原料制备免烧砖,尾矿在免烧砖中的含量达到85~90%,实现了减少尾矿废弃污染和对尾矿资源再利用的目的;
(2)本发明所用骨料(粗骨料和细骨料)均取自钾长石尾矿,不需要再额外增加粗骨料,原材料成本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未经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22663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吡唑羧酸酰胺的制备方法
- 下一篇:远程荧光玻璃片及其制造方法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