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隧道环境的巡检设备监控方法及系统有效
| 申请号: | 201310222414.4 | 申请日: | 2013-06-05 |
| 公开(公告)号: | CN103309323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9-18 |
| 发明(设计)人: | 刘毅刚;贺智涛;陈韬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供电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5B19/418 | 分类号: | G05B19/418 |
| 代理公司: | 广州华进联合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24 | 代理人: | 王茹;曾旻辉 |
| 地址: | 51062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隧道 环境 巡检 设备 监控 方法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隧道监控技术,特别是涉及隧道环境的巡检设备监控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对于隧道的巡检方式主要以人工巡检为主,巡视人员定期巡检,巡视工作内容单一且巡视工作效率较低。
为了提高电力隧道的防灾减灾能力,实现隧道内现场的全面实时监控,保障高压电缆网的安全运行,现有技术有一种改进的做法,就是在隧道内每隔一定距离安装一个摄像头,在控制室内对摄像头拍摄到的画面进行监控。
但是,摄像头的视角单一,甚至还可能存在视角盲点。一旦发生事故,无法在控制室内看清楚现场的情况。而且,事故现场可能还会伴随着散发有毒气体,二次爆炸等情形。如果立即往现场调派维修人员,有可能对人员的生命造成威胁。
再者,当隧道很长,沿途的摄像头有好几百个。对于在控制室内的监控,也难于第一时间发现事故,减少损失。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隧道环境的巡检设备监控方法及系统,能够实时、全面地掌握隧道环境,及时发现事故。
一种隧道环境的巡检设备监控方法,包括:
接收至少一个巡检设备采集到的巡游监测数据,所述巡游监测数据包括红外线物体探测、超声波物体探测、温度探测、湿度探测、气体成分探测中的至少一项数据信息;
采集各个巡检设备触发在监测点预设的定位传感器时产生的位置信息;
在控制面板上,显示选取的巡检设备的所述巡游监测数据和该巡检设备当前的位置信息,按照所述位置信息进行分类统计,显示隧道内各个监测点的历史记录的所述巡游监测数据。
相应地,一种隧道环境的巡检设备监控系统,包括:
数据采集单元,用于接收至少一个巡检设备采集到的巡游监测数据,所述巡游监测数据包括红外线物体探测、超声波物体探测、温度探测、湿度探测、气体成分探测中的至少一项数据信息;
隧道定位单元,用于采集各个巡检设备触发在监测点预设的定位传感器时产生的位置信息;
与所述数据采集单元和所述隧道定位单元分别相连的全局监控单元,用于在控制面板上,显示选取的巡检设备的所述巡游监测数据和该巡检设备当前的位置信息,按照所述位置信息进行分类统计,显示隧道内各个监测点的历史记录的所述巡游监测数据。
本发明属于一隧道环境的监控系统,能够记录巡检设备沿途采集到的监测数据,随着巡检设备游弋各个监测点,按照隧道内各个监测点进行分类统计,全面地获取隧道全局的监测数据。相比于传统技术通过定点摄像头多画面综合监控,本发明能够准确地掌握现场的各种环境参数,实时掌握巡检设备的位置及相应的监测数据,便于及时发现事故和事故位置点的定位。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隧道环境的巡检设备监控方法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隧道环境的巡检设备监控方法的第一实施例流程图;
图3为本发明隧道环境的巡检设备监控方法的第二实施例流程图;
图4为本发明隧道环境的巡检设备监控系统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隧道环境的巡检设备监控系统的第一实施例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隧道环境的巡检设备监控系统的第二实施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图1为本发明隧道环境的巡检设备监控方法流程图,包括:
S101:接收至少一个巡检设备采集到的巡游监测数据,所述巡游监测数据包括红外线物体探测、超声波物体探测、温度探测、湿度探测、气体成分探测中的至少一项数据信息;
S102:采集各个巡检设备触发在监测点预设的定位传感器时产生的位置信息;
S103:在控制面板上,显示选取的巡检设备的所述巡游监测数据和该巡检设备当前的位置信息;
S104:按照所述位置信息进行分类统计,显示隧道内各个监测点的历史记录的所述巡游监测数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供电局有限公司,未经广州供电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22241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