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气相流化床法LLDPE催化剂及其制备和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310220357.6 | 申请日: | 2013-06-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4211844A | 公开(公告)日: | 2014-12-17 |
发明(设计)人: | 任合刚;王斯晗;邹恩广;张瑞;任鹤;赵成才;高宇新;付义;王登飞;张大伟;王立娟;赵增辉;何书艳;张瑀健;马丽;刘洋;杨国兴;赵兴龙;郭峰;李瑞;国海峰;王世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F210/02 | 分类号: | C08F210/02;C08F2/34;C08F4/649;C08F4/646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中实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13 | 代理人: | 谢小延 |
地址: | 100007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流化床 lldpe 催化剂 及其 制备 应用 | ||
1.一种气相流化床法LLDPE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1)在高纯氮气保护下,向带有机械搅拌器的反应器中,依次加入烷烃溶剂、无水氯化镁和有机醇,然后升温至90℃~130℃反应,反应3小时,得到均相反应物A,
其中,烷烃的用量为20ml/g无水氯化镁,有机醇与无水氯化镁的摩尔比为2.0~6:1,有机醇为选自C2~C8醇中的一种或两种混合物;
(2)将反应物A溶液降温至90℃,加入给电子体化合物,并在此温度下反应1.0小时,得到反应物B,
其中,给电子体化合物为硅烷类、邻苯二甲酸酯类、醚类、琥珀酸酯类,给电子体加入量为0.01~0.5mol/mol镁;
(3)在90℃下,向反应物B中加入硅胶,反应5小时,得到反应物C,其中,加入硅胶与无水氯化镁质量比为1~10:1;
(4)将反应物C缓慢降温至-5℃,缓慢滴加四氯化钛化合物,并在此温度下反应0.5小时,然后缓慢升温至110℃,此温度下反应2小时,抽滤除去上层液体,得到反应物D,
(5)在100℃下,用甲苯洗涤反应物D2次,再用正己烷于60℃下洗涤反应物D5次,最后在80℃下用高纯氮气吹干,得到固体粉末的气相流化床法LLDPE催化剂。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相流化床法LLDPE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硅胶是预先经过马沸炉200℃活化2小时后,再在600℃活化4小时后氮气保护下使用。
3.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相流化床法LLDPE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所述给电子体结构式为:
所述的硅烷类中R1和R2为C1~C6烃基基团或酰基基团,R3和R4为C1~C6烃基基团或烷氧基基团或氨基基团;邻苯二甲酸酯类中R1和R2为C1~C6烃基基团,R3和R4为氢基、甲基或溴基;1,3二醚类中R1和R2为C3~C6烃基基团;琥珀酸酯类中R1和R2为氢基或C1~C8烃基基团,R3和R4为C1~C6烃基基团;螺环取代琥珀酸酯类中R1和R2为C1~C6烃基基团;彼此形同或不同。
4.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相流化床法LLDPE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给电子体为四丁氧基硅烷、甲基三乙氧基硅烷、甲基三乙酰氧基硅烷、甲基环己基二甲氧基硅烷、二异丁基二甲氧基硅烷、二哌啶基二乙氧基硅烷、二吡咯基二乙氧基硅烷、二哌啶基二甲氧基硅烷、二吡咯基二甲氧基硅烷、邻苯二甲酸二(2-甲氧基)乙酯、4-甲基邻苯二甲酸二丁酯、4-溴邻苯二甲酸二丁酯、2,3-二异丙基琥珀酸乙酯、2,3-二异丙基琥珀酸丁酯、2,3-二异丙基琥珀酸异丁酯、螺环取代琥珀酸丁酯、螺环取代琥珀酸异丁酯、二异丁基1,3-二甲醚、二异丙基1,3-二甲醚、二环戊基1,3-二甲醚、中的一种或两种混合。
5.一种气相流化床法LLDPE催化剂,其特征在于:它是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相流化床法LLDPE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制备的。
6.一种权利要求5所述的气相流化床法LLDPE催化剂的应用,其特征在于:用于乙烯淤浆聚合,步骤如下:
将2L不锈钢搅拌釜用高纯氮气置换3次,用乙烯置换2次后,在高纯氮气保护下,加入1L经纯化的正己烷和1.0mol/L三乙基铝己烷溶液,然后加入固体催化剂的己烷悬浮液,把该体系的温度提高至80℃,向该体系通入0.28MPa氢气,再通入乙烯使总压为1.0MPa连续反应2小时,聚合完成后,把釜温降至室温,放出聚合物,分离、干燥得到颗粒状聚乙烯;
其中,物料配比为:摩尔比计烷基铝助催化剂:催化剂=50:1,催化剂用量为0.005mmol/L正己烷。
7.一种权利要求5所述的气相流化床法LLDPE催化剂的应用,,其特征在于:乙烯气相流化床聚合:反应温度为85~90℃,反应压力为2.0MPa,乙烯分压为0.66MPa,氢气/乙烯摩尔比为0.17~0.22,1-丁烯/乙烯摩尔比为0.38~0.4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220357.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