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自主式水下航行体漏斗形入口对接平台的基座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310217457.3 | 申请日: | 2013-06-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3274031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9-04 |
发明(设计)人: | 杨灿军;蔡业豹;李德骏;史剑光;金波;方凤玲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大学 |
主分类号: | B63C1/00 | 分类号: | B63C1/00 |
代理公司: | 杭州求是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200 | 代理人: | 周烽 |
地址: | 310058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自主 水下 航行 漏斗 入口 对接 平台 基座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自主式水下航行体漏斗形入口对接平台的基座系统。
背景技术
自主式水下航行体漏斗形入口对接平台主体结构由基座系统和对接系统经过一定的机械和电气连接而组成;目前国外已有的该类别的基座系统仅起到机械支撑作用,功能比较单一。而国内尚未见有关基于自主式水下航行体漏斗形入口对接平台的基座系统的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自主式水下航行体漏斗形入口对接平台的基座系统。首先该基座系统可以实现对对接系统的可靠支撑,其次可以降低对水下安装面平整度、倾斜度等的要求,使得水下装配变得更加简单,最后对于对接过程中的冲击和深海洋流等有一定的缓冲和调节作用。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自主式水下航行体漏斗形入口对接平台的基座系统,包括外侧转轴、上部轴承座固定板、上部滑动轴承座、内侧转轴、内侧转轴连接板、对接转接板、中间主轴、底部滑动轴承座、腔体上部连接板、腔体底部连接板、重块连接杆、调节重块、底部重块、若干根支撑杆、若干根辅助加强杆、腔体、若干根连接螺杆和底部轴承座固定板;其中,所述支撑杆沿周向均匀焊接在底部轴承座固定板的下端面,每根支撑杆的另一端均焊接一个底部重块,相邻支撑杆之间均焊接一根辅助加强杆;外侧转轴的底部端面与底部轴承座固定板上端面的定位沟槽配合,而外侧转轴的圆轴部分和底部滑动轴承座的轴孔部分配合,底部滑动轴承座的上端面与上部轴承座固定板底部的定位沟槽配合,上部轴承座固定板上端面的定位沟槽与上部滑动轴承座配合,而上部滑动轴承座的轴孔部分和内侧转轴两端的圆轴部分配合,并且上部轴承座固定板底部的定位沟槽与上端面的定位沟槽均为垂直分布,从而内侧转轴的轴向和外侧转轴的轴向垂直;内侧转轴中间的圆孔和中间主轴为过渡配合,内侧转轴连接板下端面与内侧转轴贴合在一起,通过螺柱实现轴向定位,而内侧转轴连接板中间的孔和中间主轴焊接在一起,对接连接板与中间主轴焊接,并且二者上端面焊接后保持齐平;中间主轴的下端面和腔体上部连接板上端面焊接在一起,腔体上部连接板和腔体底部连接板通过连接螺杆连接在一起,腔体放在由腔体上部连接板和腔体底部连接板以及连接螺杆组成的框架内部位置,腔体底部连接板的下端面与调节重块上端面通过重块连接杆焊接在一起。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新型自主式水下航行体漏斗形入口对接平台的基座系统,可以实现对对接系统的可靠支撑,降低对水下安装面平整度、倾斜度等的要求,使得水下装配变得更加简单,并且对于对接过程中的冲击和深海洋流等有一定的缓冲和调节作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自主式水下航行体漏斗形入口对接平台的基座系统的等轴测视图;
图2是图1的爆炸视图;
图3是基座系统的双轴调向部分的等轴测视图;
图4是图3的爆炸视图;
图5是基座系统的上部轴承座固定板上视图;
图6是基座系统的上部轴承座固定板下视图;
图7是基座系统的上部滑动轴承座等轴测视图;
图8是基座系统的下部滑动轴承座等轴测视图;
图9是基座系统的外侧转轴等轴测视图;
图中,外侧转轴1、上部轴承座固定板2、上部滑动轴承座3、内侧转轴4、内侧转轴连接板5、对接转接板6、中间主轴7、底部滑动轴承座8、腔体上部连接板9、腔体底部连接板10、重块连接杆11、调节重块12、底部重块13、支撑杆14、辅助加强杆15、腔体16、连接螺杆17、底部轴承座固定板18。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发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大学,未经浙江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21745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