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主动式钻头导向器有效
| 申请号: | 201310215476.2 | 申请日: | 2013-06-03 |
| 公开(公告)号: | CN103256006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8-21 |
| 发明(设计)人: | 栾振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理工大学 |
| 主分类号: | E21B7/04 | 分类号: | E21B7/04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32001 ***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主动 钻头 导向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钻头导向器,具体地说是一种钻井用的主动式钻头导向器。
背景技术
在钻头钻井过程中,为了防止钻头偏斜,保证井筒的垂直度,必须在钻头上方大约(1.2~1.5)D处安装钻头导向器(其中D为钻头直径)。由于导向器必须随钻头连续下移,因此,导向器不能支撑在井壁上,通常,导向器的直径控制在小于钻头直径80~100mm范围内。现有的导向器有两种结构形式,均为整体式结构。第一种是随钻头一起转动的导向器,称为旋转式钻头导向器,适用于小直径钻井,其结构如图1和图2所示,主要由导向母体1、支撑臂2、导向围裙3和导向板4组成。该导向器随钻头一起转动,随着钻井直径加大,导向器外围速度很大,导向板磨损严重,通常两个月就要更换,而更换一次需要至少两天时间,严重影响工期。第二种是不随钻头转动的导向器,称为浮动式钻头导向器,适用于大直径钻井,其结构如图3和图4所示,主要由导向体6、轴承5、上座圈7、下座圈10、固定臂8、加长臂9和导向板4等组成。该导向器中装有轴承,因此,理论上说,导向器不随钻头转动(只有导向体7随钻头一起转动),但实际上,由于导向器直径小于钻头直径,导向器与井壁并不接触,而是处于浮动状态。
不论是旋转式钻头导向器还是浮动式钻头导向器,由于其不与井壁接触,致使钻头摆动不定,因此其防偏斜能力有限,随着钻井直径和钻井深度不断加大,导向器的防偏斜能力越来越差,尤其是超大直径钻井,井筒垂直度控制非常困难。而当井筒垂直度超标时,为了保证井筒净直径的要求,必须进一步加大钻井直径,这将会额外加大钻井工程量,加大壁后充填量,进而造成极大的浪费,并且延误工期。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主动式钻头导向器,在钻井过程中,该主动式钻头导向器始终支撑在井壁上,从而减小钻头的摆动,提高井筒的垂直度。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在导向体上安装轴承,轴承外侧安装外座圈,外座圈下部外侧安装滑套,滑套可以在外座圈上滑动;外座圈上部外侧安装上导向架;滑套外侧安装下导向架;上导向架中有滑槽,滑槽中安装上滑板,上滑板外端焊有上导向板,上滑板外伸带动上导向板支撑在井壁上;下导向架中有滑槽,滑槽中安装下滑板,下滑板外端焊有下导向板,下滑板外伸带动下导向板支撑在井壁上;上导向架与下导向架之间安装升降液压缸;本发明工作时,上导向架撑紧在井壁上,下导向架在升降液压缸作用下向下移动,然后下导向架撑紧在井壁上,上导向架在升降液压缸作用下向下移动,从而使整个导向器随钻头不断下移。
优选地,外座圈上部外侧沿圆周均匀分布6个上导向架,上导向架与外座圈焊接在一起。
优选地,滑套外侧沿圆周均匀分布6个下导向架,下导向架与滑套焊接在一起。
优选地,上导向架与下导向架的焊接位置一致。
优选地,上导向架中滑槽的形状为倒“T”字型,滑槽中安装上液压缸,液压缸一端与上导向架铰接,另一端与上滑板铰接,活塞杆伸缩带动上滑板在滑槽中滑动。
优选地,下导向架中滑槽的形状为倒“T”字型,滑槽中安装下液压缸,液压缸一端与下导向架铰接,另一端与下滑板铰接,活塞杆伸缩带动下滑板在滑槽中滑动。
优选地,为了防止上导向架与下导向架发生错位,滑套与外座圈花键连接,进一步地,为了方便花键加工,滑套与外座圈采用四齿花键连接。
优选地,上滑板为框形结构,上液压缸安装在上滑板中间;下滑板也为框形结构,下液压缸安装在下滑板中间。
下面说明本发明的工作过程,假设开始状态为上液压缸活塞杆伸出带动上导向板支撑在井壁上,下液压缸缩回,升降液压缸缩回:步骤一,升降液压缸活塞腔进液,活塞杆伸出,带动下导向架向下移动,至活塞杆全部伸出;步骤二,下液压缸活塞腔进液,活塞杆伸出,带动下滑板和下导向板外伸撑紧在井壁上;步骤三,上液压缸活塞杆腔进液,活塞杆缩回,带动上滑板和上导向板一起缩回脱离井壁;步骤四,升降液压缸活塞腔与活塞杆腔串接并接油箱,活塞处于浮动状态,上导向架随钻头缓慢下移,带动升降液压缸活塞杆缓慢缩回,至活塞杆全部缩回为止;步骤五,上液压缸活塞腔进液,活塞杆伸出,推动上滑板和上导向板外伸撑紧在井壁上;步骤六,下液压缸活塞杆腔进液,活塞杆缩回,带动下滑板和下导向板一起缩回脱离井壁,回到初始状态,开始下一个循环。
在上述工作过程中,起主要支撑作用的是下液压缸,按正常钻进速度计算,其在一个工作循环中至少支撑在井壁上达10h左右,而上液压缸支撑在井壁上的时间不超过1min。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理工大学,未经安徽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21547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