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壬基酚的精制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215319.1 | 申请日: | 2013-05-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3265410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8-28 |
发明(设计)人: | 达力;达兴;蒋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滁州市润达溶剂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7C39/06 | 分类号: | C07C39/06;C07C37/50;C07C37/68 |
代理公司: | 南京众联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2206 | 代理人: | 顾进 |
地址: | 239236 安徽省滁***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壬基 精制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石油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壬基酚的制备方法,更为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壬基酚的精制方法。
背景技术
壬基酚,也称作壬基苯酚,是一种重要的精细化工原料和中间体,外观在常温下为无色或者是淡黄色液体,略带苯酚气味,不溶于水,溶于丙酮。
壬基酚主要用于生产表面活性剂,也用作抗氧剂、纺织印染助剂,润滑油添加剂,农药乳化剂,树脂改性剂,树脂基橡胶稳定剂等领域。
壬基酚的生产方法是通过将苯酚和壬烯反应生产壬基酚,而壬基酚的纯度直接影响到壬基酚的稳定性和色泽度,所以得到高纯度的壬基酚对于产品质量的提升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目前,已经通过对最终产品的分析,得知反应副产物,特别是二壬基酚在最终产品中大量残留,造成原料浪费,增加了生产成本以及废弃产物的处理成本。
同时,我们还考虑到由于一般的技术是将常温壬烯加入到预处理后的高温苯酚中,由于壬烯的化学性质较为不稳定,所以生产过程安全低,容易发生安全事故。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改进壬基酚的精制工艺,从而能够在生产过程中将二壬基酚转化为壬基酚,实现副产物转化为产品,从而不仅增加了原料的利用度,节约了生产成本,而且可以省去二壬基酚的后续处理,节省废料处理的成本。同时,考虑到壬烯在高温环境下发生安全事故,所以我们通过大量的研究,创造性的通过苯酚的预处理,实现了壬烯在常温环境下的加入,提高了生产安全度。
为了实现这一发明目的,我们公开了一种壬基酚的精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苯酚在180℃~200℃的温度范围内,以2MPa的压力环境,与水蒸汽混合共沸、精馏,得到纯化苯酚;在常温下按照苯酚与壬烯质量比2:1的比例充分混合;将该混匀的混合物在装有树脂催化剂的反应器中连续反应,反应的过程中不断滴加壬烯;所述的树脂催化剂为苯乙烯系树脂阳离子交换树脂催化剂;
(2)反应至壬基酚的含量不显著增加时,将反应后混合溶液冷却至60℃,得到带有产品的反应后混合溶液;将反应后混合溶液进行脱苯酚处理后,得到含有壬基酚和二壬基酚的混合溶液;所述脱苯酚的处理方法为蒸馏塔脱苯酚法,蒸馏塔的进料温度为100℃~110℃,塔顶温度为70℃~80℃,塔釜温度为200℃~220℃,总填料压力为0.3Kpa~0.35Kpa,回流比R控制在0.8~1之间,理论塔板数为25~30块;
(3)检测壬基酚与二壬基酚混合溶液中二壬基酚的含量,按照每克二壬基酚中加入十毫升苯酚的比例向含有壬基酚和二壬基酚的混合溶液中添加苯酚,混合均匀,将该混合液反复通入至装有三氯化铝和稳定催化剂混合的催化柱中反应,控制通过速率为1立方米/小时;监测流出液中二壬基酚的含量至0.1%以下时,停止反应,收集最终流出液;所述稳定催化剂为硫氰比铵。
2.所述的三氯化铝和稳定催化剂混合催化柱中硫氰比铵:三氯化铝的质量比例为1:4。
3.所述的苯乙烯系阳离子交换树脂催化剂为大孔型强酸性苯乙烯系阳离子交换树脂催化剂。
通过本发明所公开的技术方案,不仅可以实现二壬基酚与壬基酚之间的转换,而且通过控制前序步骤中脱苯酚的效果,以及脱去苯酚后脱水的过程,可以实现二壬基酚与壬基酚之间的高转化率,在提高壬基酚的纯度的同时减少副产物二壬基酚的含量。
同时,创造性地实现了苯酚与壬烯在常温环境下的混合,提高了生产安全系数。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应理解下述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不用于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实施例1
一种壬基酚的精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1壬基酚和二壬基酚混合物的制备。
(1)将苯酚在180℃~200℃的温度范围内,以2MPa的压力环境,与水蒸汽混合共沸、精馏,得到纯化苯酚;在常温下按照苯酚与壬烯质量比2:1的比例充分混合;将该混匀的混合物在装有树脂催化剂的反应器中连续反应,反应的过程中不断滴加壬烯;所述的树脂催化剂为苯乙烯系树脂阳离子交换树脂催化剂;
优选地树脂催化剂是大孔型强酸苯乙烯系树脂阳离子交换树脂催化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滁州市润达溶剂有限公司,未经滁州市润达溶剂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21531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