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损伤阈值基频光吸收材料的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210094.0 | 申请日: | 2013-05-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3265174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8-28 |
发明(设计)人: | 侯超奇;彭波;陆敏;王鹏飞;高飞;李玮楠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03C6/06 | 分类号: | C03C6/06;C03B19/02 |
代理公司: | 西安智邦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61211 | 代理人: | 陈广民 |
地址: | 710119 陕西省西***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损伤 阈值 基频 光吸收 材料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光学材料领域,涉及一种氧氟玻璃,尤其涉及一种高损伤阈值吸收材料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高能激光的发展对光学材料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如利用激光作为ICF(Inertial Confinement Fusion)的驱动器,激光的能量密度需要达到8J/cm2(351nm,3ns),好的光学元件是建成巨型激光装置的决定性因素,也是工程所面临的最大挑战。在前期的应用中,石英光栅、棱镜作为分光元件用来将倍频晶体中出来的一倍频、二倍频、三倍频分开,获得三倍频的激光输出以实现激光点火任务。然而现实的情况是熔石英光栅和棱镜难以承受如此高的激光能量,分光膜材料的研究也迟迟没有进展。
经过多年的研究,人们通过各种途径试图提高石英的抗激光损伤性能,如减少材料表面的裂纹,消除表面的污染物、抛光材料等。材料加工水平已经获得了很大的提高,但是对于大尺寸的元件来说,想不出现损伤是不可能完成的工作。而且造成石英材料损伤的结构缺陷很难从根本上消除。这些缺陷在石英的生产过程中会产生,而且在激光辐照下还会有新的结构缺陷产生,这些结构缺陷是材料损伤的关键因素,但结构缺陷又不容易消除,特别是激光辐照下产生的结构缺陷,促使损伤点加剧增长,导致材料因透过率降低而无法使用。对于分光膜材料的研究,如果没有高损伤阈值的基质玻璃,仅获得高损伤阈值的膜材料,基质玻璃也会被损伤,膜材料同样难以保全。到目前为至,没有一个很好的方案可以解决倍频晶体出来光的分离问题。因此,寻求一种高损伤阈值、能够将倍频晶体中出来的基频光、三倍频光分离的材料迫在眉睫。
发明内容
针对目前现有光学材料三倍频激光损伤阈值低,无法用其作为分光元件(如光栅、棱镜)将三倍频高能激光中混入的基频光分离的问题,本发明提出一种高损伤阈值、能够吸收基频光、高透三倍频光的基频光吸收材料的制备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通过在氟化物玻璃中引入可改善其成玻特性、物化性质的氧化物助剂,获得新型大尺寸的高损伤阈值窗口玻璃。具体制备方法如下:
一种高损伤阈值基频光吸收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准备原材料,其中原材料各组分的配比如下:
玻璃组分 摩尔百分数mol%
AlF3: 31~35
BaF2: 20~30
MgF2 10~15
SiO2 21~27
Y2O3: 3~4.5,
FeO: 2~4
各组分配比之和为100%,根据以上摩尔配比计算出原材料各组分的质量,称取原材料各组分,混合均匀成粉料;
2】将混合均匀的粉料加入坩埚中,通过电熔炉加热熔融,熔制温度控制在1050-1150℃,并不断搅拌;
3】待熔融得到完全澄清的高温玻璃液且降温至900-950℃时,将高温玻璃液注入到已经预热好的模具中成型;
4】将成型的玻璃模具立刻放入马弗炉中,以10℃/小时速率进行退火,直到温度降到50℃,关闭马弗炉,降温至室温,最后取出成品,即得到高损伤阈值的基频光吸收玻璃;
上述步骤(4)将玻璃放入马弗炉中,首先以玻璃的转变温度Tg保温2小时后,再以10℃/小时的速度退火;
上述还包括在熔制过程中持续通入氮气,对熔融的玻璃液进行保护。
本发明的优点:
1、本发明以氟化物为基质玻璃,向该玻璃中引入对1053nm波长具有吸收作用的离子Fe2+,采用熔融法将其浇注成玻璃;该玻璃在三倍频高透,对基频光有强吸收,可以将三倍频激光中混入的基频光吸收掉,实现基频光和三倍频光的分离;同时,通过优化玻璃中各组分的比例和氧化物的添加量,该玻璃在三倍频的激光损伤阈值可达到13.0J/cm2;可以解决光栅、分光膜、分光棱镜在强激光下分光的损伤问题,提高激光器的负载能力,并有望用于ICF(inertial confinement fusion)的激光器作为基频光吸收材料;
2、本发明通过采用氟化物为基础玻璃体系,加入氧化物,实现对基频光的吸收,提高成玻璃性能以及物理化学性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21009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膜转移镜面铜涂料及应用其的铜版纸
- 下一篇:LED汽车前大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