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剥线处理提高灵敏度的超声波传感器制作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310208087.7 | 申请日: | 2013-05-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3293525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9-11 |
发明(设计)人: | 李铭;欧贵彬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楷模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S7/521 | 分类号: | G01S7/521 |
代理公司: | 成都九鼎天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1214 | 代理人: | 徐宏 |
地址: | 611130 四川省成都市温江***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处理 提高 灵敏度 超声波传感器 制作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障碍检测传感器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剥线处理提高灵敏度的超声波传感器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具有收发一体功能的超声波传感器已被广泛用作障碍检测传感器如车载泊车系统。此类产品结构如图1所示,这样的超声波传感器包括具有底部的筒形外壳1与压电元件2,其中压电元件2贴在该筒形外壳1底部的内侧,使得该筒形外壳1的底部具有振动表面的功能。第一密封胶层5填充在转接板8(作用是将信号传输正极、负极的信号分别与正极连接线9、负极连接线10进行相互传递)与筒形外壳1的侧壁形成的凹部内。信号输出正极线3与信号输出负极线4通过转接板8的转接分别与正极连接线9一端、负极连接线10一端连通。第二密封胶层固将转接板固定在第一密封胶层5与吸音棉层之间,正极连接线9与压电元件2一端面焊接,负极连接线10与筒形外壳1的内表面连接。当在压电元件2上施加电压时,压电元件2在径向与轴向振动,引起筒形外壳1的表面振动,从而向空气中发射超声波。超声波传感器在振动过程中,容易引起与压电元件2连接的正极连接线9断裂,造成产品不工作。同时由于输出信号通过电路板二次转接,工艺复杂,且比较容易出现虚焊,造成产品间断性不工作。
为了解决此类问题,行业内多通过检验、加速老化实验等方式,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可减少此类问题的发生,但是制造过程非常难以控制,无法从根本上杜绝此类问题的发生。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解决产品不工作及间接性不工作的问题,提供一种剥线处理提高灵敏度的超声波传感器制作方法,该超声波传感器制作过程中采用取消转接板进行二次转接的方式,杜绝因二次转接出现的虚焊问题及正极连接线断裂的问题,在保证产品功能实现的前提下可解决产品不工作及间断性不工作的难题,并且将信号输出正极连接线进行剥线克服超声波传感器振动幅度受到抑制的问题,实现超声波传感器的功能。进一步的,通过设置信号输出正极连接线一段导线剥线处理的距离h为0.5毫米到3毫米,将剥线距离d设置为距离压电元件的范围是在0.5毫米到5毫米之间,提高了超声波传感器压电单元的振动幅度。实现超声波传感器的功能。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剥线处理提高灵敏度的超声波传感器制作方法包括步骤:
S1:提供筒形外壳并将压电元件粘接于筒形外壳底端面内壁中,所述筒形外壳内封闭一端是筒形外壳底端面;
S2:将信号正极线与压电元件正极连接,信号负极线与筒形外壳内壁连接;
S3:将信号输出正极线进行剥线操作;
S4:将吸音元件一次性填充注入筒形外壳腔体中,形成吸音元件层;
S5:将密封胶一次性填充到筒形外壳腔体中,形成密封胶层;
所述S3信号输出正极线进行剥线操作中,P点为信号输出正极线一端与压电元件一端面的焊接点;h为剥线长度;d为h与p之间未剥线的长度。
所述h位于吸音元件层上端面与筒形外壳底端面之间。
所述d的范围是0.5毫米~5毫米,所述h范围是0.5毫米~3毫米。
所述密封胶层是发泡硅胶层。
所述吸音元件层是发泡胶层或吸音棉层。
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方法实现了不通过二次转接且不影响性能条件下对信号进行输出,杜绝了因二次转接造成的间断性不工作或者不工作的问题,同时节省了二次转接所需的原材料及生产工序,使得工艺简单,操作方便。若直接去掉转接板5存在导电线粗且导电线外侧的屏蔽层会抑制压电元件的振动,从而影响产品功能的实现的问题,本发明通过设置信号输出正极连接线一段导线剥线处理,克服超声波传感器振动幅度受到抑制的问题,实现超声波传感器的功能。
2)本发明通过实现d为0.5毫米到5毫米,h为0.5毫米到3毫米,大大的抑制压电单元的振动幅度,实现超声波传感器的功能。
附图说明
本发明将通过例子并参照附图的方式说明,其中:
图1是现有技术中超声波传感器的结构图;
图2是本发明一种实施方式超声波传感器剖面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中信号输出端子的剖面图。
附图标记:
1-筒形外壳 2-压电元件
3-信号输出正极线 4-信号输出负极线
5-第一密封胶层 6-吸音棉层
7-第二密封胶层 8-转接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楷模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成都楷模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20808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