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双孢蘑菇培养料及堆置发酵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310201080.2 | 申请日: | 2013-05-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3288509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9-11 |
发明(设计)人: | 边银丙;樊晓琳;陈小溪;岳一石;赵贤根;龚武雄 | 申请(专利权)人: | 汉川市佳旺达食品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5G1/00 | 分类号: | C05G1/00;C05F17/00 |
代理公司: | 武汉开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2104 | 代理人: | 唐正玉 |
地址: | 431600 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蘑菇 培养 料及 发酵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农作物栽培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以杏鲍菇菌渣为主的双孢蘑菇培养料及堆置发酵方法。
背景技术
双孢蘑菇作为一种食用菌,蛋白质含量为35%—38%,含有人体必须的6种氨基酸,还含有丰富的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PP,核干酸,烟酸,抗坏血酸和维生素D等,营养价值极为丰富。双孢蘑菇含有的蘑菇多糖和异蛋白有一定的抗癌活性,可抑制肿瘤的发生;其含有的酪氨酸酶能溶解一定的胆固醇,对降低血压有一定作用;其含有的胰蛋白酶、麦牙糖酶等均有助于食物的消化。因此,双孢蘑菇不仅是一种味道鲜美,营养齐全的菇类蔬菜,而且是具有保健作用的健康食品。
传统的双孢蘑菇培养料发酵技术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主要是因为在两段式发酵过程中采用稻草、麦草的含量高,增加了翻堆的难度,不利于机械化操作。
杏鲍菇菌渣中含有较高含量的粗蛋白、木质素、粗纤维及钙元素,碳氮比在47:1至50:1之间。杏鲍菇菌渣经过晒干后,其颗粒性状较为松软,颗粒均匀,吸水性适中,能保证与稻草、鸡粪进行发酵时具备良好的透气性,且便于机械操作。通过主动在杏鲍菇栽培菌渣添加粪肥增加其中氮素含量后,便可获得满足双孢蘑菇生长发育过程中所需的碳源、氮源,创造适宜的碳氮比,适宜作为生产双孢蘑菇的栽培料。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以杏鲍菇菌渣为主的双孢蘑菇培养料及堆置发酵方法,克服在处理杏鲍菇栽培菌渣存在的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等问题,便于双孢蘑菇培养料的机械化操作。同时本发明提供一种采用主动通气供氧堆置发酵技术,在进行培养料的堆置发酵时能节省大量劳力,解决现有发酵技术需要大量劳动力的缺点,以实现快速得到优质的培养料。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是:
一种双孢蘑菇培养料, 其特征在于:培养料由杏鲍菇菌渣、鸡粪、稻草、过磷酸钙、氯化钾、石灰、石膏组成,培养料中杏鲍菇菌渣、鸡粪、稻草各成分按重量百分比计,杏鲍菇菌渣48-52%、鸡粪31-35%、稻草15-19%,以杏鲍菇菌渣、鸡粪、稻草总量为基准量,过磷酸钙为基准量的1.5%、氯化钾为基准量的0.25%、石灰为基准量的2%和石膏为基准量的2%,采用离心风机以及PVC管将所有原料主动通气供氧堆置发酵而成。
培养料的整体碳氮比在30:1~33:1之间。
双孢蘑菇培养料堆置发酵方法, 其特征在于按以下步骤进行:
(1)将预湿的杏鲍菇菌渣和稻草充分混合,堆置40-48小时;
(2)将一组PVC通气管放置于堆料底边的中央,先铺上一层杏鲍菇菌渣与稻草的混合料,再在上面铺鸡粪,交替铺料建堆;每层混合料和鸡粪都要松散适中,保持在15cm厚,整个料堆共堆料12层-13层;边堆料边洒水,保证料堆充分吸水,将外溢水分回收后洒在料堆顶部;整个料堆性状呈集装箱状,顶部龟背装;
(3)建堆完成后,将四个温度感应探头分别放置在料堆的四个发酵区域,从料堆中心依次向外的四个发酵区域分别为厌氧区、发酵区、放线菌活动区、冷却区;
(4)根据温感探头监测的不同区域的发酵温度,保证建堆后第2-3天厌氧区温度在35-40℃,发酵区温度在65-70℃,放线菌活动区温度在55-65℃,料堆最外层的冷却区温度在30-40℃;如果发酵区和放线菌活动区的温度低于上述温度范围,应开启离心风机通过PVC通气管通风送氧;在原料内温度逐步趋于稳定后,每隔3小时,起动风机5分钟;同时原料的含水量低于65%时,应补加水分;
(5)在建堆的第3-5天,应保证原料pH值在7-8.5之间,在发酵期间,如pH值低于7用石灰水调剂,高于8.5用过磷酸钙水调剂;
第一次翻堆:建堆后的第5天进行第一次翻堆;翻堆的目的是充分混合不同腐熟程度的原料,并排除氨气;方法是:将上下、内外的原料互换位置,抖松,抖散,均匀拌和,并转移至近旁的另一组PVC通气管上;先在地上铺30cm厚的原料,把配方中石膏总量的一半量、总量过磷酸钙、总量氯化钾混合均匀,分成十等份,取一份均匀撒入铺平的原料面上,再铺15cm的原料,依次将原料堆叠10层并在每层间均匀地撒上过磷酸钙、氯化钾和石膏混合料;翻堆时还应检测发酵料含水量,水分含量以手握紧原料能下滴6-7滴水珠为宜,否则补水;第一次翻堆结束后,按照每隔3小时,通风5分钟的方式,间断性的增加料堆内的供氧;
第二次翻堆:第一次翻堆后第4天进行第二次翻堆,将原料移至近旁的一组PVC通气管上;除添加的物料不同,别的步骤与第一次翻堆一样,添加的物料:将配方中石灰总量的50%的和石膏总量的25%的混合均匀,分成十等份,在翻堆时逐层加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汉川市佳旺达食品有限公司,未经汉川市佳旺达食品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20108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