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无公害草菇高产栽培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310197435.5 | 申请日: | 2013-05-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3238468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8-14 |
发明(设计)人: | 刘浩川 | 申请(专利权)人: | 常熟市润丰农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G1/04 | 分类号: | A01G1/04 |
代理公司: | 苏州广正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234 | 代理人: | 刘述生 |
地址: | 2155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公害 草菇 高产 栽培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食用菌栽培方法,尤其是一种无公害草菇高产栽培方法。
背景技术
草菇Volvariella volvacea (Bull:Fr.) Sing, 是盛产于我国南方的喜温、喜湿腐生食用真菌。草菇栽培起源于我国, 至今已有300 多年的历史, 经历了堆式栽培、层架立体栽培(塑料大棚或蘑菇房)、泡沫房熟料栽培等方式,其灭菌方式都采用一次发酵(堆制) 或二次灭菌(堆制加巴氏灭菌) 等方式。草菇生产中, 传统的室外稻草生料堆式栽培, 虽有设备简单、成本低等优点, 但产量低且不稳定, 生物学效率平均只有7%左右; 以稻草为主料, 二次发酵床架式栽培草菇的生物学效率一般为10%~20%, 比室外堆栽提高2 倍~3 倍, 但对于大面积栽培, 培养料发酵处理需要花大量的劳动力; 广东等地推广的室内巴氏消毒处理栽培法, 一般以棉籽壳、废棉为主料, 栽培草菇的生物学效率在25%~35%, 但生产成本高、病虫害多、稳定性差。至今为止, 不同的地理区域, 形成了不同的草菇栽培模式, 但因其特有的种性和生态习性使得这些人工栽培模式的产量低且不稳定, 仍然没有形成一个产业化、规范化的栽培模式。食用菌液体菌种的优势在于缩短生产周期, 便于接种, 提高成品率。为适应新形势下的食用菌大规模工厂化栽培的需求, 笔者对草菇液体菌种配方、发酵天数以及播种方式对出菇效果的影响进行研究探索, 以期得到草菇从母种到工厂化栽培出菇全程的最优配方、流程及方法, 为草菇液体菌种的制作和工厂化生产提供依据, 并为食用菌栽培同行提供参考。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无公害草菇高产栽培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液体菌种的培养:将斜面菌种接入500 mL 的三角瓶中,每瓶接种10 块~20 块左右绿豆大小的菌块摇床发酵,培养基配方为:马铃薯200 g、葡萄糖20 g、蛋白胨10 g、硫酸镁1.5 g、磷酸二氢钾3g、维生素B1少量, 蒸馏水1 000 mL, pH 8.3;原种、栽培种的培养:培养基采用重量比94%玉米芯、4%麸皮、2%石灰预湿堆制3d,每天翻堆1次,装750菌种瓶或17cm×33cm聚乙烯袋,常压105℃下保持15h,冷却后接种;栽培:选择向阳地势干燥的地方, 按每平方米50-60千克的培养料, 量少时可堆成圆形, 量大时堆成长条形, 宽2-3米, 高1.5米, 底部要预先放好两根钓杆, 堆成后每隔0.5米用直径4-5厘米粗的木棍打洞至料底通气,堆料时, 先放一层处理过的秸杆或草或棉籽皮, 再把玉米面、麸子酵素菌片, 氮磷钾复合肥按比例混合洒上一层耐口圈肥, 要求含水量达到70%左右, 堆料完毕后用塑料膜覆盖以保温保湿。当堆内温度达70℃时要翻垛、倒堆,料温降至30℃左右时播种,把菌种掰成豆状大小,均匀撒播到料面上,稍整平,使菌种与料面紧贴,播种量为2 ~ 3kg/m2;出菇管理:保持料温在38℃左右,使菌丝尽快萌发生长,2d后适当通风,促使向料内生长,6 ~ 7d料内菌丝长满后,喷打结菇重水,喷至培养料向外滴水,结合大通风,棚温控制在28℃左右,刺激菇蕾形成,出菇期间需做到温、湿、光、热、气的全面均衡,以促进子实体的生长发育,料内含水要求65% ~ 75%,空气相对湿度90% ~ 95%,每天通风2-3次,应避免阳光直射菌体,出菇前, 料温控在38℃ 左右,出菇阶段应控制在28 -35℃,温度过高, 光照过强, 在棚外开草帘, 中午还在草帘上喷水,菌丝生长要求空气湿度80%-85 % , 出菇后应保持85 % -95% , 使菌丝或子实体有水珠,草菇培养期间室温保持在30~33℃,适合草菇生长。料温从播种后开始呈下降趋势,因为随着时间的推移,培养料所含营养成分被草菇菌丝分解利用后,所含热量也逐渐减少,播种后4 d 料温突然下降,是由于喷压菌水, 水温比料温低, 期间通风量和蒸发量增大引起,喷水通风后,关门窗保温,继续按常规方式管理,料温回升,随后逐步降低,符合草菇生长规律;病虫害防治:首先要清除场地的杂草废物保证环境卫生,露地栽培的要将土壤深翻20-25 厘米,曝硒2-3天, ,种植前对场所喷洒l -2 次杀虫荆, 敌百虫原粉800-1000倍液或50%二嗪农1000倍液;,将待用的稻草、棉籽壳等曝晒l -2天, 同时喷洒一次杀虫剂,拌料时再加人杀虫剂效果更好, 一般每50公斤加25-50 毫升90%敌百虫原液; 出菇期防治以诱杀为主, 用害虫喜食的材料做成毒饵, 放于菇场附近诱害虫取食而杀之, 或做一些诱饵使害虫集中产卵和群食, 然后定期除杀,若料面害虫较严重, 可结合喷水使用1-2次200-400倍的敌敌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常熟市润丰农业有限公司,未经常熟市润丰农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19743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新型吊顶灯结构
- 下一篇:一种侧链含有偶氮苯小环的聚合物及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