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易拆装的发动机正时罩壳安装结构有效
| 申请号: | 201310194185.X | 申请日: | 2013-05-23 |
| 公开(公告)号: | CN104179592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8-25 |
| 发明(设计)人: | 王雷;王岳宇;邓水斌;李丁丁;黎仁聪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02F7/00 | 分类号: | F02F7/00 |
| 代理公司: | 重庆华科专利事务所50123 | 代理人: | 康海燕 |
| 地址: | 400023 ***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拆装 发动机 正时 罩壳 安装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汽车发动机技术,具体涉及发动机正时罩壳与气缸体的安装结构。
背景技术
发动机正时罩壳是装配并保护发动机正时轮系的部件,现在正时罩壳一般都是采用8-10颗螺栓固定在气缸体和气缸盖上。图1即为传统的发动机正时罩壳安装结构,正时罩壳1通过10颗螺栓5安装在气缸体和气缸盖上。对于正时轮系维修时,需要逐一拆装所有的安装螺栓,费工费时,并且需要专用的工具,维修性差且维修成本较高。另外,由于正时罩壳和气缸体通过螺栓进行刚性连接,两者之间很容易发生共振,影响发动机的NVH品质。
由此,需要进一步寻找对发动机正时罩壳装配结构的改进方案。
发明内容
本发明正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以上不足,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易拆装发动机正时罩壳安装结构,其通过卡扣结构形式,提高装配和拆卸操作的简便性,使得劳动效率提高,生产和维修工时成本降低;另一方面通过采用的橡胶元件的卡扣,有效避免刚性连接存在的共振风险,提升发动机NVH品质。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
本发明提出的发动机正时罩壳安装结构包括正时罩壳和气缸体,正时罩壳通过卡扣结构安装在气缸体上。所述卡扣结构包括正时罩壳上的卡头、气缸体上带的球头螺栓、以及用中间过渡连接的连接件,所述连接件两端分别设有与卡头配合的卡槽以及与球头螺栓配合的球头凹槽;正时罩壳通过卡头与连接件的卡槽卡接,气缸体通过球头螺栓与连接件上的球头凹槽连接,实现正时罩壳与气缸体的连接。这样的卡扣连接方法,装配和拆卸操作都很方便,劳动效率高。
进一步,为了避免正时罩壳与气缸体的刚性连接,将连接件采用橡胶元件,怎样就减小了的共振风险,可以提升发动机NVH品质。
另外,为了拆卸时操作方便的目的,在正时罩壳的边缘上还可以设计至少两个凸耳,拆卸时用手或工具直接从凸耳处将罩壳向外拉即可取下,操作简便快捷。装配时将各球头卡槽分别对准球头螺栓,用力按下即可。
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
(1)由于采用卡扣结构替代了之前的螺栓装配方式,解决了正时罩壳因安装螺栓过多而导致拆装不便的问题,生产线装配和售后维修的操作工艺更加简单,效率提高,节约了成本,并且易于实施。
(2)正时罩壳与气缸体之间通过非刚性元件橡胶元件进行连接,有效避免了刚性连接存在的共振风险,提升了发动机NVH品质。
(3)通过在正时罩壳的边缘设计凸耳,更增加装配的便捷性。
附图说明
图1为传统正时罩壳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正时罩壳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卡扣结构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阐述:
参见图2,为本发明提出的正时罩壳安装结构,正时罩壳1是通过10个卡扣结构安装在气缸体4上的。
参见图3,正时罩壳1采用塑料材质注塑工艺成型,并在注塑时在正时罩壳1的腔体内部边缘一起成型有10个T形卡头1-1。对应地,在气缸体上带有10个球头螺栓3。另有10个用于中间过渡连接的橡胶连接件2,橡胶连接件2的前端有T形卡槽2-1,后端有球头卡槽2-2。正时罩壳上的T形卡头1-1与橡胶连接件上的T形卡槽2-1相卡接,球头凹槽2-2与预先安装在气缸体4上的球头螺栓3相卡接。3-1为球头螺栓的球头。
进一步本发明还有以下下优化的设计:
将T形卡头1-1的顶端采用圆角设计,利于压装进入橡胶连接件的T形卡槽,末端采用直角设计,确保T形卡头不能轻易从橡胶连接件的T形卡槽中脱出。
另外,在选择橡胶连接件的材料时,要考虑了橡胶刚度参数的合理性,同时,设计球头凹槽的尺寸时,要考虑合理的配合过盈量,从而球头凹槽与球头螺栓之间的卡接达到易拆装和牢固可靠的效果。
还有,在正时罩壳的边缘上还设计有3个凸耳1-2,便于拆卸和装配时时用手或工具拉取或按下。
装配和拆卸过程:先将橡胶连接件预装在正时罩壳上,将球头螺栓预装在气缸体上。安装正时罩壳时将各球头卡槽分别对准球头螺栓,用力按下即可;拆卸时用手或工具直接从凸耳处将罩壳向外拉即可取下
本实施例只是本发明的一种具体实现方式,并不是对本专利的限制,其它所有在此基础上的非实质性改变,只要这种改变没有脱离本专利的实质,仍然落入本专利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194185.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