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汽车安全带、汽车座椅及具有该汽车座椅的汽车在审
申请号: | 201310191324.3 | 申请日: | 2013-05-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3273902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9-04 |
发明(设计)人: | 尹高纪;龚洁;周大永;刘卫国;吴成明;冯擎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杭州分公司;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R22/18 | 分类号: | B60R22/18 |
代理公司: | 上海波拓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64 | 代理人: | 李爱华 |
地址: | 311228 浙江省杭州***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汽车 安全带 汽车座椅 具有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技术领域,且特别涉及一种汽车安全带、汽车座椅及具有该汽车座椅的汽车。
背景技术
目前,汽车安全带一般采用三点式斜拉安全带。三点式斜拉安全带佩戴方便,但是汽车在高速行驶时,三点式斜拉安全带不能提供足够的对人体的约束力,并且当汽车正面被剧烈撞击时,人体斜拉安全带的部位将承受极大的压力,易使人体斜拉安全带的部位受到伤害,甚至造成骨折,因此三点式斜拉安全带还存有不能均衡分散冲击力的缺陷。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以对人体提供足够约束力,并且可以均衡分散冲击力的汽车安全带。
一种汽车安全带,包括第一带体、第一锁扣、及锁舌,所述第一带体设置于汽车座椅的第一侧,所述第一锁扣固定于汽车座椅的第二侧且靠近座盆,所述锁舌设于所述第一带体上,所述汽车安全带还包含第二带体及第二锁扣,所述第二带体设置于汽车座椅的第二侧且贴靠在靠背的侧边上,所述第二锁扣设于所述第二带体上,所述锁舌可以选择性地锁入所述第一锁扣或所述第二锁扣,所述锁舌锁入所述第一锁扣时形成为三点式安全带,所述锁舌锁入所述第二锁扣时形成为四点式安全带。
在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方案中,所述第二带体的底端固定于靠背的底部位置,所述第二带体的顶端固定于靠背的顶部位置。
在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方案中,所述第一带体的底端固定于侧门的底部位置,所述第一带体的顶端固定于侧门的顶部位置。
在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方案中,所述第二带体的底端固定在与所述第一锁扣的固定点相同的同一位置上。
在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方案中,所述第二带体上设置有可手工调节的长度调节卡扣。
在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方案中,所述第二锁扣活动地设于所述第二带体上,所述第二锁扣可以在所述第二带体上移动。
在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方案中,所述第二锁扣上设置有供所述第二带体穿过的套环,且所述第二带体上设有滑移限位结构。
在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方案中,所述滑移限位结构为凸设在所述第二带体上的凸点。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汽车座椅,包括靠背、与所述靠背的底部连接的座盆、以及上述的汽车安全带。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汽车,包括上述的汽车座椅。
本发明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的汽车安全带,在将锁舌锁入第二锁扣时,形成四点式汽车安全带,可以对人体提供足够的约束力,并且在汽车受到撞击时,四点式汽车安全带可使人体上身的左右两肩骨、胸骨共同承受并分散冲击力,有利于更好的保护乘驾者的人身安全。
上述说明仅是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发明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发明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的汽车安全带作为三点式安全带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的汽车安全带作为四点式安全带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具体本实施例
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发明为达成预定发明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具体本实施例、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汽车安全带作为三点式安全带的使用状态示意图。图2是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汽车安全带作为四点式安全带的使用状态示意图。请参考图1与图2,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汽车安全带3适于与一汽车座椅10搭配使用,该汽车座椅10包括靠背11及与靠背11底部连接的座盆12。
汽车安全带3包括第一带体34、第二带体35、第一锁扣31、第二锁扣32、以及锁舌33。
第一带体34设置在汽车座椅10的一侧(第一侧),第二带体35设置在汽车座椅10的另一侧(第二侧);以该汽车座椅10为驾驶员座椅为例,该汽车座椅10的第一侧为驾驶员的左侧且靠近驾驶室侧门,该汽车座椅10的第二侧为驾驶员的右侧且靠近副驾驶室座椅。
第一锁扣31固定在该汽车座椅10的第二侧且靠近于座盆2。
第一带体34设置在该汽车座椅10的第一侧。可以像常规三点式安全带一样,第一带体34的底端固定在驾驶室侧门的底部位置,而第一带体34的顶端通过第一卷收器(图未示)固定在驾驶室侧门的顶部位置,使第一带体34的长度可以通过第一卷收器实现调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杭州分公司;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未经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杭州分公司;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19132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