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310187529.4 | 申请日: | 2013-05-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3280581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9-04 |
发明(设计)人: | 苏发兵;张在磊;王艳红;张美菊;翟世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H01M4/587 | 分类号: | H01M4/587;H01M4/134 |
代理公司: | 北京品源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332 | 代理人: | 巩克栋 |
地址: | 100190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锂离子电池 负极 材料 及其 制备 方法 | ||
1.一种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负极材料包括导电衬底材料层和化学气相沉积在导电衬底材料层上的硅/碳复合活性材料层;
所述硅/碳复合活性材料中的碳为无定形碳。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衬底材料层为导电铜片或镀在非导电基底上的导电铜片薄膜;
优选地,所述导电衬底材料层的厚度为0.1~20微米;
优选地,所述硅/碳复合活性材料具有链式结构,所述链式结构由硅/碳复合活性材料的球形颗粒连接而成,所述球形颗粒的粒径为0.1~2微米;
优选地,所述硅/碳复合活性材料中硅含量为2~90%,碳含量为10~98%。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通过将含硅的有机物前驱体和含碳的有机物前驱体,经化学气相沉积的方法沉积在导电衬底材料上制备得到。
4.一种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备方法为:以导电衬底材料为基底,通过化学气相沉积的方法,将含硅的有机物前驱体和含碳的有机物前驱体气化,生成固体的硅/碳复合活性材料,并沉积在基底上,得到如权利要求1~3之一所述的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含硅的有机物前驱体选自氯硅烷中的任意1种或至少2种的组合,进一步优选自一氯硅烷、二氯硅烷、三氯硅烷、四氯硅烷、一甲基三氯硅烷、二甲基二氯硅烷或三甲基一氯硅烷中的任意1种或至少2种的组合,进一步优选为四氯硅烷和/或一甲基三氯硅烷。
6.如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含碳的有机物前驱体选自苯、甲苯、二甲苯中的任意1种或至少2种的组合,进一步优选为甲苯。
7.如权利要求4~6之一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化学气相沉积的温度为800~1200℃,优选为900~1000℃;
优选地,所述化学气相沉积的压力为0.1~1MPa,优选为0.1~0.3MPa;
优选地,所述化学气相沉积的时间为1小时以上,优选为1~48小时,进一步优选为2~15小时。
8.如权利要求4~7之一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化学气相沉积在保护性气氛中进行,所述保护性气氛优选为氮气、氦气、氖气和氩气中的任意1种或至少2种的组合,进一步优选为氮气。
9.一种锂离子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锂离子电池的负极材料由权利要求1~3之一所述的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切片得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187529.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简便测量高处树径及测量高度的仪器
- 下一篇:一种石墨烯改性镍锰酸锂的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