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发动机滑油放油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310180127.1 | 申请日: | 2013-05-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3233798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8-07 |
发明(设计)人: | 郜雪鹏;方春娇;张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南方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1M11/04 | 分类号: | F01M11/04;F16J15/04 |
代理公司: | 北京康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40 | 代理人: | 吴贵明 |
地址: | 412002***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发动机 滑油放油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发动机领域,特别地,涉及一种发动机滑油放油装置。
背景技术
滑油系统的作用是发动机工作时,连续不断地将足够数量的清洁滑油输送到发动机各转动机件的轴承和传动齿轮的啮合处进行润滑,以减少机件的磨损,带走摩擦所产生的热量和杂物。
在发动机的科研和生产过程中,滑油系统故障一直困扰着发动机行业,直接威胁着发动机的使用安全。在发动机试车过程中,经常需要提取出部分滑油进行化验,以检测滑油中金属含量等参数,以保证滑油系统的正常工作。
现有的活塞式航空发动机的放油装置一般采用放油螺堵、放油螺盖等,均需通过螺纹来实现密封,然后在放油螺堵或者放油螺盖上装上保险丝或者卡圈以实现保险。需要放油时,需要先拆除保险丝或者卡圈,再将放油螺堵或者放油螺盖等拆下,实现放油。现有的放油工装在放油操作时,需要专用工具拆下放油螺堵或者放油螺盖,操作不便,且经过多次拆卸放油后,螺纹密封效果会降低甚至导致密封失效。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发动机滑油放油装置,以解决现有的螺纹密封结构的滑油放油装置操作不便,且多次操作后密封效果变差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发动机滑油放油装置,包括放油活门座及活门组合;
放油活门座设有纵向贯穿放油活门座的放油孔,放油活门座在沿与放油孔的轴线的垂直方向上设有锥形内腔体;
活门组合包括与锥形内腔体内壁的锥面相配合的锥形本体,放油活门座与活门组合之间通过锥形本体外周与锥形内腔体内壁的锥面配合实现密封,锥形本体在放油孔的中心线与锥形本体纵向中心线的相交处沿径向贯穿设有导油孔,锥形本体的一端设有用于控制锥形本体旋转的旋转部,锥形本体的另一端设有支撑部。
进一步地,支撑部上套设有一弹簧安装座,支撑部的末端设有一弹簧盖板,弹簧安装座与弹簧盖板之间连接有紧固弹簧。
进一步地,弹簧安装座与放油活门座之间通过凹部-凸部配合的方式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弹簧安装座的端面上设有多个均匀布置的凸部,放油活门座上与凸部相对的位置对应设有凹部。
进一步地,旋转部为与锥形本体固定连接的旋转手柄,旋转手柄上还设有防止旋转手柄相对于放油活门座旋转的锁紧机构。
进一步地,旋转手柄上设有第一锁紧通孔,放油活门座的相应位置上设有第二锁紧通孔,锁紧机构为贯穿第一锁紧通孔、第二锁紧通孔的夹子,夹子包括第一本体及第二本体,第一本体的末端设有弯折部,第二本体与第一本体柔性连接并可推至弯折部内。
进一步地,锥形本体上导油孔的孔径大于放油活门座上放油孔的孔径。
进一步地,放油活门座呈长筒状,放油活门座的一端设有用于与发动机上的滑油腔相连接的安装部,锥形内腔体位于放油活门座的中部。
进一步地,放油孔的孔径在靠近安装部的位置向安装部逐渐变大,放油孔整体呈倒喇叭状。
进一步地,放油孔在远离安装部的一端连接有排油管道或者排油容器。
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发动机滑油放油装置,通过采用锥面密封配合的放油活门座与活门组合的结构,保证了滑油放油操作过程中放油通道的密封性能,且本发明锥面配合的密封结构避免了传统的螺纹密封结构多次拆卸后密封效果的降低甚至失效,故提高了滑油放油装置的结构可靠性及运行性能,且通过控制活门组合的旋转角度,使得锥形本体上的导油孔与放油活门座内部的放油孔对齐,实现放油,操作简单便利,且滑油的放油量容易调节。
2、本发明活门组合的支撑部通过在其上套设弹簧安装座,并在端部设置弹簧盖板,在弹簧安装座与弹簧盖板之间连接紧固弹簧,实现了活门组合在轴向上的紧固,避免了活门组合沿轴向上出现松动及位移的情况,从而保证了活门组合与放油活门座之间锥面配合的精度及锥形本体上的导油孔与放油活门座内部的放油孔之间的配合精度,这样既保证了未放油状况下的密封性能,又避免了活门组合沿轴向上的位移或者松动导致的放油孔与导油孔的错位导致的放油失效的故障。
3、本发明发动机滑油放油装置还设有在未放油状况下,防止活门组合相对于放油活门座旋转的锁紧机构,具体地,本发明锁紧机构为包括第一本体及第二本体的夹子,第二本体贯穿设置于旋转手柄及放油活门座上的第一锁紧通孔及第二锁紧通孔,从而实现未放油状况下的保险作用。且第一本体上设有弯曲部,第二本体锁紧与弯曲部内,当需要放油操作时,按压第一本体即可轻松实现解锁,避免了传统的采用专用工具拆卸来实现放油的麻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南方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南方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18012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矩形混凝土灌注桩造孔机
- 下一篇:一种突破低温露点的烟气余热回收元件及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