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抗肿瘤融合蛋白、其编码基因和用途在审
申请号: | 201310178116.X | 申请日: | 2013-05-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4151432A | 公开(公告)日: | 2014-11-19 |
发明(设计)人: | 刘文娟;甄永苏;刘秀均;李毅;张胜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医学科学院医药生物技术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07K19/00 | 分类号: | C07K19/00;C12N15/62;A61K38/17;A61P35/00 |
代理公司: | 北京瑞恒信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82 | 代理人: | 李渤;张伟 |
地址: | 100050***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肿瘤 融合 蛋白 编码 基因 用途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药用蛋白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本发明涉及一种抗肿瘤融合蛋白、其编码基因、以该融合蛋白为活性成分的药物以及其制药用途。
背景技术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异常表达是多种上皮来源的肿瘤细胞的重要特性,因此EGFR已成为肿瘤靶向性治疗的理想靶点。但是,抗EGFR的抗体分子量大、免疫原性强,难以穿透到实体肿瘤的内部,而EGFR的小分子酪氨酸抑制剂虽然组织扩散和穿透力强、低免疫原性,但是一般和细胞毒药物一起使用。
促吞噬肽(Tuftsin)由Najjar等人于1970年在美国Tufts大学首次发现,并因此而得名。它是一种促进巨噬细胞吞噬作用的人体自然存在的活性物质,位于IgG重链Fc段CH2区域残基289-292部分,分子量为500kD。吞噬细胞、巨噬细胞和单核细胞等免疫细胞的细胞膜上都含有Tuftsin的特异性受体,当该特异性受体与Tuftsin结合后,这些细胞即可发挥其吞噬、杀菌和抗肿瘤及其它活性作用。动物体内实验证明,移植了白血病细胞的动物在注射Tuftsin后,其移植性肿瘤的发生延迟,发生率降低,并且实验动物的寿命得到延长。此外,Tuftsin脂质体药物载体能够增强抗肿瘤药物的抑制肿瘤细胞增殖的作用。进一步研究还指出,Tuftsin及其同系物具有选择性的抗肿瘤活性,并且可能通过抑制DNA拓扑异构酶的活性发挥其抗肿瘤的作用。并且,在临床检测中发现,Tuftsin可以促进白细胞肿瘤细胞吞噬,且如将其标记微颗粒的表面可以用来抗炎症治疗。然而遗憾的是,促吞噬肽(Tuftsin)分子活性功能基团还存在争议:其活性基团主要为氮端的赖氨酸-NH2及碳端的-COOH,到底是那个基团起主要的活性作用还未研究清楚。因此将促吞噬肽(Tuftsin)作为效应分子时,为了保护这两个基团或修饰这两个基团,主要采用了化学合成促吞噬肽(Tuftsin)化合物的方式。但是,在化学合成时,副产物太多,主产物不易获得和纯化,并且难大量生产。此外,已知促吞噬肽(Tuftsin)分子的分子量太小,对肿瘤细胞没有结合能力,动物实验大量使用时有一定的毒性。
力达霉素(LDM)是由1个辅基蛋白(Lidamycin apoprotein,LDP)和1个发色团(active enediyne chromophore,AE)组成的一种烯二炔类抗肿瘤抗生素,可以作为弹头药物。其中,发色团是活性部分,含有一个九元环烯二炔核心结构,分子量为843Da;辅基蛋白起保护发色团的作用,由110个氨基酸组成,分子量为10506Da,并且这两个部分可以拆分。研究发现,LDP本身在体内具有中等程度的抗肿瘤作用,并且由于其具有独特的分子结构,可以作为开发新型抗肿瘤药物的支架载体。
基于上述现有技术状况,可以考虑以力达霉素辅基蛋白为支架载体,构建具有EGFR特异性的、基于促吞噬肽的抗肿瘤融合蛋白。
发明内容
基于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以LDP为支架具有靶向EGFR的促吞噬肽的融合蛋白,该融合蛋白为具有抗肿瘤作用的小分子药用蛋白。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该融合蛋白的编码基因。
由于力达霉素具有可拆分和组装的特性,本发明还提供一种与发色团组装的强化融合蛋白。
本发明的还一个目的是提供以上述融合蛋白为活性成分的药物以及上述融合蛋白的制药用途。
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上述目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医学科学院医药生物技术研究所,未经中国医学科学院医药生物技术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178116.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