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带有保护气体大气等离子体发生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310177181.0 | 申请日: | 2013-05-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3237406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8-07 |
发明(设计)人: | 王波;金会良;姚英学;李娜;车琳;辛强;金江;李铎 | 申请(专利权)人: | 哈尔滨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H05H1/30 | 分类号: | H05H1/3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50000 黑龙***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带有 保护 气体 大气 等离子体 发生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等离子体加工光学零件的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大气等离子体加工技术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新颖的加工方法,尤其适合传统机械方法难以加工的二氧化硅、碳化硅等硬脆材料,它采用非接触式的大气等离子体射流作为加工工具,利用等离子体所激发出来的活性粒子与工件表面发生化学反应来实现工件材料原子量级化学去除的加工方法。与传统抛光方法相比,大气等离子体加工的优势是:能够对传统难加工的材料实现高效快速加工,加工过程中又可避免机械作用力,使加工不存在对表面及亚表面造成机械损伤,非常适合高性能表面的加工要求;加工是在常压环境下进行,不需要真空反应容器,大大降低了加工成本,扩展了大气等离子体的应用范围。目前,大气等离子体加工技术可以实现高效快速去除,但是在加工过程中会出现电离的原子基团在工件表面的沉积现象,严重影响了大气等离子体加工的表面质量。
目前,大气等离子体发生装置作为大气等离子体加工的核心工具,大多采用包含等离子体电离的活性反应原子射流直接与工件表面反应的形式,由于射流直接与空气接触,空气中的杂质成分会与等离子体射流结合并附着在工件表面;另一方面,由于加工区域气体流速较低,不利于反应产物尽快从表面排出,所以会沉积在工件表面。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目前大气等离子体加工过程中存在的表面沉积问题。而提出了一种带有保护气体大气等离子体发生装置。
所述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方案实现的:所述的一种带有保护气体大气等离子体发生装置,它由中空管电极、第一圆环形聚四氟乙烯定位套、射频线接头、第二圆环形聚四氟乙烯定位套、带孔圆环形聚四氟乙烯定位套、地电极、锥形喷嘴组成;
所述喷嘴的下端中心部开有喷口;第一圆环形聚四氟乙烯定位套套接在中空管电极上部的外圆面上,地电极上部套接在第一圆环形聚四氟乙烯定位套的外圆面上,第二圆环形聚四氟乙烯定位套套接在射频线接头外表面上,射频线接头的一端与中空管电极的中部导电连接,射频线接头的另一端为射频电源的阳极接线端,第二圆环形聚四氟乙烯定位套的中部定位套与地电极侧面的孔相连,外部定位套穿过地电极侧面的孔后露出一段,使中空管电极、射频线接头与地电极之间电气绝缘;地电极侧面还设置有保护气体进气孔,带孔圆环形聚四氟乙烯定位套套接在中空管电极下部的外圆面上,锥形喷嘴套接在带孔圆环形聚四氟乙烯定位套的外圆面上,并使锥形喷嘴的上端与地电极的下端导电和密封连接,中空管电极的下端设置在锥形喷嘴内部,使中空管电极的下端外圆面与锥形喷嘴内圆面之间有一圈均匀的间隙,使中空管电极的下端面与锥形喷嘴的喷口之间有一定间隙,使地电极的保护气体进气孔通过带孔圆环形聚四氟乙烯定位套与中空管电极的下端外圆面与锥形喷嘴内圆面之间的间隙导气连通,中空管电极上端口为工作气体和反应气体的入口。
本发明采用中空管电极作为大气等离子体放电阳极,方形中空外壳及端部锥形喷嘴作为阴极,在管电极中心通道通入等离子体激发工作气体和反应气体,在管电极周围和地电极形成的空腔通入保护气体,在激发的大气等离子体周围形成保护层,防止大气等离子体中原子团与空气中杂质结合发生复合,同时保护气体也加速了反应区域内气体的流动,促进生成的可挥发性产物及时脱离工件表面,提高了大气等离子体加工的表面质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具体实施方式一:如图1所示,它是由中空管电极1、第一圆环形聚四氟乙烯定位套2、射频线接头3、第二圆环形聚四氟乙烯定位套4、带孔圆环形聚四氟乙烯定位套5、地电极6、锥形喷嘴7组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未经哈尔滨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17718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浅沟槽隔离结构及其制作方法
- 下一篇:扩束光纤及其制作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