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采用作物秸秆发酵液制备的液态膜及其使用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310176016.3 | 申请日: | 2013-04-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3265385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8-28 |
发明(设计)人: | 刘好宝;张良;雷强;伍仁军;殷英;屈健康;覃克炳;宋毓峰;董连红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好宝 |
主分类号: | C05G3/04 | 分类号: | C05G3/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66101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采用 作物 秸秆 发酵 制备 液态 及其 使用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农业中应用的地膜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采用作物秸秆发酵液制备的液态膜及其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农业生产中地膜覆盖发挥了增温调湿、抗旱防涝、改善作物生长环境、提高肥料利用率,改善中、下部作物的光照条件,减轻杂草和病虫危害等作用,其广泛使用提高了农作物的产量和农业效益,极大地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我国于20世纪70年代正式从国外引进此项技术,并加以研究、示范、推广,使用面积逐年扩大,它不仅保证了农作物优质、稳产、高产,而且还拓宽了农作物的种植区域。目前,地膜覆盖栽培在较多农作物上已经被普遍接受并日趋完善,涵盖了蔬菜、水果、粮食作物、经济作物、花草、树苗等。粮食作物地膜覆盖栽培普遍增产30%左右,经济作物增产达20%~60%。在全国的大部分地区特别是作物生产条件受限的地区,该项技术已成为作物生产系统工程中一个关键的环节。但同时其存在的弊端也逐渐被人们所关注,如地膜覆盖生产环节复杂、费工、费时、污染重、生产操作不规范等问题,致使土壤通透性变差、肥效发挥提前、作物生育中后期土温升高易早衰、部分病虫害加重,还对生态环境造成了较大的“白色污染”,由此产生的环保负面效应已引起社会各界的严重关注和忧虑,迫切需要研究和生产新的无污染地膜以满足农业生产的需求。
液态地膜具有塑料地膜的吸热增温、保墒、保苗作用,又有强效的粘附能力,可将土粒联结成理想的团聚体,提高土壤微粒的毛管作用,改善土壤的通透性,成为土壤改良剂;在改善作物生长环境的同时,既提高了土壤的有机质,保护了土地,又解决了白色污染的问题。是解决上述难题的新方向。因此,今后充分利用自然资源,注意保护生态环境,大力研制与推广环保型可降解地膜和配套的施用方法及设备,以减少覆盖栽培和作物秸秆残留带来的不利影响,实现作物高产、优质、低耗、无公害,并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是解决目前制约我国乃至世界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途径。
液态地膜的现有技术,如,中国专利申请号2006100172658,公开的一种多功能可降解液态地膜及其制备方法,主要成分为淀粉,丙烯酸,中和剂(氢氧化钾或氢氧化钠),聚乙烯醇,交联剂(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链转移剂(甲酸钠),引发剂(过硫酸铵或过硫酸钾)。再如:2006101187773公开的一种可降解液态地膜制品及其制备方法,其主要构成为:5000PPM活化二氧化氯、矿石淀粉、淀粉类物质和皂荚树胶和其他树胶粉混合。再如,200810079787X公开的一种过功能可降解液态地膜、制备方法及应用。其主要构成为:聚醚多元醇-聚乙烯醇-聚天门冬氨酸盐聚合物,乳化剂,分散剂,pH调节剂(氨水,氢氧化钾,氢氧化钠),防冻剂。再如,中国专利申请2011100361491公开的一种可生物降解的海藻液态地膜及其制备方法,其主要构成为:海藻提取物,聚丙烯酸海藻胶树脂,木质磺酸盐,腐殖酸,糖蜜、生化黄腐酸盐,羟甲基纤维素。再如,中国专利申请201110457690X公开的蒙脱石、腐殖酸多功能可降解液态地膜,其组要构成为:蒙脱石,腐殖酸,氢氧化钾或氢氧化钠,交联剂,成膜剂,水玻璃,微肥,农药,除草剂。此专利产品尤其要求晴天造膜,不要在雨天造膜。(见权利要求书权利要求8,C步骤)。上述现有技术均有其缺陷,具体为:1、单纯的有机材料制品,2、成膜性不好,导致粘接土层,给土壤带来损害。3、成膜后溶于水,下雨即化掉,起不到地膜的作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提供一种配比简单,结构简单且使用方便,成本低廉,劳动强度小,可降解,降解后可改善土壤土质和团粒结构,增加肥效的一种采用作物秸秆发酵液制备的液态膜及其使用方法。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采用作物秸秆发酵液制备的液态膜,其中,包括按照重量份数比配置的如下组分:
原料:82-99份
成膜剂:11-14份
增塑剂:2-3份
交联剂:1.3-2.5份
引发剂:0.02-0.05份
pH调节剂:0.2-0.3份
附加成分:0.1-0.3份
所述原料为作物秸秆发酵废液或水68-79份、膨润土7-10份、改性淀粉2-3份、腐植酸钾5-7份;
所述附加组分为:紫茎泽兰提取液、尿素、硝酸钾、微量元素,复合微生物菌剂孢子粉中的一种或几种。
或者,包括按照重量份数比配置的如下组分:
原料:82-90份
成膜剂:11-13份
增塑剂:2-2.5份
交联剂:1.3-2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好宝,未经刘好宝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17601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