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凸轮轴红套方法无效
| 申请号: | 201310174935.7 | 申请日: | 2013-05-13 |
| 公开(公告)号: | CN103231204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8-07 |
| 发明(设计)人: | 章元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沪东三造船舶配套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23P11/02 | 分类号: | B23P11/02 |
| 代理公司: | 上海信好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49 | 代理人: | 徐茂泰 |
| 地址: | 200136 上海市浦东新区***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凸轮轴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凸轮轴红套方法。
背景技术
凸轮轴红套过程中经常发生凸轮轴表面起线拉毛现象,钳工修磨后会造成凸轮轴不圆,导致凸轮轴在柴油机上试车调整凸轮位置时漏油或喷油,压力不能集中,无法搬动凸轮,直接影响产品质量。
现有技术的凸轮安装方法,由于凸轮轴长度较长,红套时壁吊与凸轮轴角度很难调整好,容易造成凸轮轴直线型起线拉毛。同时,当凸轮安装到指定位置时需要转动角度,施工人员使用的工具简单,增加了劳动强度,不能达到快速红套的目的,容易造成凸轮轴环形拉毛。
因此,改进传统的安装方法,减少凸轮轴起线拉毛、提高效率、减少劳动强度、提高凸轮轴红套质量是当今制造企业迫切需要解决的课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凸轮轴红套方法,以降低凸轮轴在红套过程中拉线起毛的现象,提高凸轮轴红套质量,降低劳动强度。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凸轮轴红套方法,其特点是,该红套方法包含以下步骤:
步骤1、清点所需工具,并将待安装零件进行除尘;
步骤2、用吊具将燃油凸轮和排气凸轮吊入油炉中,进行加热;
步骤3、用手动葫芦将燃油凸轮和排气凸轮从油炉中吊至凸轮轴端,将燃油凸轮和排气凸轮安装在凸轮轴标记位置;
步骤4、将燃油凸轮和排气凸轮安装结束后,对燃油凸轮和排气凸轮进行风冷却,并将凸轮轴轴承档用砂皮带抛光;
步骤5、对燃油凸轮和排气凸轮进行油压测试;
步骤6、对燃油凸轮和排气凸轮进行完整性检查。
上述的步骤1之前至少还包含以下步骤:
步骤a、将凸轮轴吊至V型铁凳上;
步骤b、翻转凸轮轴,使凸轮红套线朝上;
步骤c、用压板将凸轮轴固定;
步骤d、压板两侧用V型铁墩托住。
上述的步骤1中红套所需要的工具包含手动葫芦、链条、托架、油管、紫铜垫圈、专用扳手、电动泵、泵油接头。
上述的步骤1中除尘至少还包含以下步骤:
步骤1.1、清除凸轮轴、燃油凸轮、排气凸轮、示功凸轮、连接法兰及止动盘上的油封后除去灰尘,并检查待安装零件表面是否有缺陷;
步骤1.2、标记燃油凸轮、排气凸轮的红套位置及示功凸轮的安装位置;
步骤1.3、复查凸轮轴红套档外圆尺寸;
步骤1.4、复查燃油凸轮、排气凸轮及示功凸轮的内孔尺寸,确保配合过盈量;
步骤1.5、清洁、检查凸轮油孔及螺纹,保证清洁、畅通且螺纹完好。
上述的步骤1.1中清除凸轮轴、燃油凸轮、排气凸轮、示功凸轮、连接法兰及止动盘上的油封后除去灰尘使用M116重油清洗剂。
上述的步骤2中加热温度为200℃,并且保温1小时。
上述的步骤3还至少包含以下步骤:
步骤3.1、加热完毕后,将燃油凸轮和排气凸轮吊起后擦净凸轮孔,吊至凸轮轴端;
步骤3.2、调整燃油凸轮和排气凸轮高度,保持垂直;
步骤3.3、将燃油凸轮和排气凸轮的自由端侧面与凸轮轴上的轴向定位线贴合;
步骤3.4、将燃油凸轮上刻线、排气凸轮的角度与凸轮轴上轴刻线对准;
步骤3.5、将燃油凸轮和排气凸轮的正车箭头与柴油机正车方向调整一致;
步骤3.6、吊具将燃油凸轮和排气凸轮匀速推进到各缸标记位置。
上述的步骤5中的油压测试还至少包含以下步骤:
步骤5.1、燃油凸轮和排气凸轮下面放置接油盘;
步骤5.2、将油管接到燃油凸轮和排气凸轮上;
步骤5.3、进行油压测试,并记录油压;
步骤5.4、测试完成后将燃油凸轮和排气凸轮的油孔用塑料胶带封住。
上述的步骤6中进行完整性检查还至少包含以下步骤:
步骤6.1、检查凸轮的安装位置;
步骤6.2、清洁各零部件;
步骤6.3、将凸轮轴涂防锈油,并用塑料布包紧固。
本发明一种凸轮轴红套方法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由于在红套时使用手动葫芦,使得待安装凸轮的凸轮孔尽量避免碰到凸轮轴表面,减少凸轮轴直线形起线拉毛,并且在安装过程中提高了安装的准确度,保证安全,降低了劳动强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种凸轮轴红套方法的方法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通过详细说明一个较佳的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阐述。
如图1所示,一种凸轮轴红套方法,该红套方法包含以下步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沪东三造船舶配套有限公司,未经上海沪东三造船舶配套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17493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