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车辆的套式铰接件有效
| 申请号: | 201310173953.3 | 申请日: | 2013-05-06 |
| 公开(公告)号: | CN103388617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18 |
| 发明(设计)人: | K·布勒克;M·克莱内本内;M·居茨拉夫 | 申请(专利权)人: | ZF腓特烈斯哈芬股份公司 |
| 主分类号: | F16C11/06 | 分类号: | F16C11/06 |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金杜律师事务所 11256 | 代理人: | 苏娟 |
| 地址: | 德国腓特***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车辆 铰接 | ||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车辆的套式铰接件,具有在轴向(8)上延伸的外套(3)、两个设置在外套(3)中的锁闭环(10、11)、设置在外套(3)中的球壳(5)和在球壳(5)中可运动地支承的球套(7);以及,设有设置在外套(3)中的且在轴向(8)上设置在锁闭环(10、11)之间的内套(4),球壳(5)配合在所述内套中。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车辆的套式铰接件,具有在轴向上延伸的外套、两个设置在外套中的锁闭环、设置在外套中的球壳和在球壳中可运动地支承的球套。本发明还涉及一种用于制造套式铰接件的方法,其中在在轴向上延伸的外套中设置有两个锁闭环和一个球壳,在该球壳中可运动地支承有球套。
背景技术
例如在底盘手册(Heissing/Ersoy,2007年第一版,ISBN978-3-8348-0105-0)第314页公开了这种套式铰接件。
目前,套式铰接件在车辆中用于不同的使用场合,并且例如挤压在弹性转向器、车轮支架或弹性腿的支承孔中。但是通过将铰接件或铰接件外套挤压到支承孔中经常产生目的冲突。由外套直径与支承孔直径的挤压重合和摩擦值引起的挤压力必需达到最小值,以保证铰接件在轴向上的密接。这种密接通过确定的最小压出力或动态负荷给定。但是外套直径可以通过挤压重合减小,使得球套的运动阻力矩增加。这种增加经常是不期望的并且导致妨碍底盘协调性和弹性舒适性。而且,这种增加难以控制并且几乎只与零部件直径误差有关。因此,为了能够某种程度上控制转矩增加,需要非常精确并因此昂贵的容差。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铰接件设计方案,它可以成本有利地制造并且可以减少上述问题。尤其是将铰接件挤压到支承孔中没有或只有微小的对于球套的支承的影响,但是还可以保证铰接件在轴向上可靠地固定。所述外套优选可以补偿压配合的现有误差并且可以使铰接件特征值保持几乎恒定。
这个目的通过根据本发明的套式铰接件和根据本发明的方法实现。在下面的描述中给出所述套式铰接件和方法的优选改进方案。
用于车辆、尤其机动车的套式铰接件具有在轴向上延伸的外套、两个设置在外套中的锁闭环、设置在外套中的球壳和在球壳中可运动地、尤其可旋转和/或可摆动地支承的球套和设置到外套中且在轴向上设置在锁闭环之间的内套,球壳配合在内套中。
通过内套可以保护球壳在一定的范围中免受外套直径减小的影响。尤其球壳在中间连接内套的情况下配合在外套中。因此套式铰接件可以挤压到车辆部件的支承孔中,而不改变或不剧烈改变作用于球壳上的径向应力。在制造套式铰接件时存在的或者在其制造时调整的(校正的)摩擦转矩保持不变或几乎不变。
锁闭环在径向上优选贴靠在外套上和/或径向挤压外套。尤其是锁闭环挤压到外套中。因此在外套直径减小时产生的力的至少一部分可以导入到锁闭环中。表述“径向”尤其表示垂直于轴向延伸的一个方向或任何方向。
按照一改进方案,内套的外直径小于外套的内直径。优选在内套与外套之间设有环绕的自由空间,该自由空间优选在内套的长度上、尤其在其整个长度上延伸。内套的长度优选是其轴向上的长度。优选的是,内套尤其在径向上不与外套接触。由此,套式铰接件可以在外套直径减小的情况下挤压到车辆部件的支承孔中,而这个直径减小不会影响或不明显影响球壳和/或支承。优选的是,外套的直径可以在自由空间径向尺寸减小的条件下减小,尤其不影响球壳和/或支承。这一点能够这样长时间地实现,直到自由空间减小的程度使外套贴靠在内套上。只有外套的进一步直径减小才可能导致内套直径减小并由此影响球壳和/或支承。
按照一设计方案,外套挤压到车辆部件的支承孔中,其中外套优选径向贴靠在内套上。特别地,自由空间由于通过挤压引起的外套直径减小消失。此外,能够通过外套的直径减小也减小内套直径,例如直到达到球壳和/或支承所期望的径向预应力。与现有技术相比的优点尤其在于,不是外套的全部直径减小、而是只内套的直径减小作用于球壳。因此可以避免球壳的太高的径向预应力。支承孔特别地是位于车辆部件中的通孔或包括该通孔,它优选是圆柱形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ZF腓特烈斯哈芬股份公司,未经ZF腓特烈斯哈芬股份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17395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